元宵喜樂
節日由來
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節期節俗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
演變發展
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也就形成了元宵賞燈。
民間習俗
吃
元
宵
為了讓孩子們體驗元宵節濃濃的節日氣氛,感受慶祝元宵節的快樂,幼兒園開展了“搓元宵”,“制花燈”等慶祝活動。孩子們和父母動手做元宵、制花燈,忙的不亦樂乎,用一雙雙能干的小手做出了一顆顆甜蜜的元宵,一盞盞漂亮的花燈。盡管元宵有大有小,有圓有方,但孩子們還是非常高興。元宵在孩子們期待的心情中煮熟了,當孩子們和家長津津有味的品嘗自己做的美味元宵時,臉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漂亮的花燈裝飾我們的教室更增添了一份節日的氣氛。
鬧
花
燈
這次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更是讓幼兒加深對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的認識,感受元宵節的快樂、喜氣祥和的氣氛以及了解元宵節的一些風俗習慣。
在這美好的節日里,鄭集鎮中心幼兒園全體教職工祝愿大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一起為幼兒的美好明天加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