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
我們彼此交換,每人可擁有兩種思想。
你讀一本書,我讀一本書,
讀完后分享,每人便擁有了兩本書!
“書乃物中精華,善求者必博。”只有博觀約取,才會“腹有詩書”。教師的精神成長,需要高品位閱讀的滋養;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經典專著的引領。為養成閱讀習慣,不斷充實完善自我,幼兒園每月會進行好書推薦活動,老師們將自己閱讀到的有意義、有趣的書籍帶給大家,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好書推薦:《窗邊的小豆豆》
推薦人:小一班劉娜老師
作者簡介: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主持人黑柳徹子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首次出版于1981年。
這本書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后,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學園里親切、隨和的教學方式使這里的孩子們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
推薦理由:
小林校長的教育目標,引其原話就是“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環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并讓它們得以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有個性的人。”在巴學園中,處處體現了小林校長對教育的熱忱和對學生的良苦用心。他重視學生知識的學習,更重視學生生活習慣、心理健康、社會情理等方面的塑造。這樣,才可以培養出“完整的人”。
讀書感悟分享
劉娜老師說:“在教育的長河里我們會遇到很多‘問題兒童’,這些兒童常常會讓我們頭疼不已,也許你會選擇視而不見任其任性妄為,也許你會怒發沖冠對其嚴厲批評結果卻都是越來越糟。讀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學習了小林校長以愛心、耐心為基礎,在平凡中創造了教育奇跡。如果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都立足于平凡,在與幼兒的日常相處中傳遞我們的愛,用足夠的耐心和恒心去面對孩子們,相信我們的幼兒也會如書中的孩子們一樣,在快樂中學習成長,成為一個個’優秀的小豆豆‘”。
好書推薦:《蘇東坡傳》
推薦人:中二班李芳老
作者簡介
林語堂(1895——1976)一代國學大師,是多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中國作家,他將孔、孟、老、莊哲學和陶淵明、李白、蘇東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學作品英譯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書寫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也是集語言學家、哲學家、文學家于一身的著名學者。《蘇東坡傳》共4卷28章。第1卷寫蘇東坡的童年和青年時代,第2卷寫他的壯年時期,第3卷寫他的成熟階段,第4卷寫他被迫害后的流放生涯。該書對蘇東坡的才能及政治生活、文學生活等作了生動的描述和評價。
推薦理由:
蘇東坡以儒家思想為本,又能博采佛道之長,奉儒而不遷執,好道而不厭世,參禪而不虛佞。處順境時不驕惰逸樂,在逆境中能隨遇而安,用樂觀、灑脫的態度堅持對人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讀書感悟分享
李芳老師說:”雖然蘇東坡先生的時代離我們很遙遠,但他對生活的態度及在困境面前的豁達、樂觀情懷依然激勵著我們每一個人。誠如林語堂所說:蘇東坡已逝,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他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的浩然之氣,也將如他的詩詞一樣永留千古!
好書推薦:《兒童溝通心理學》
推薦人:大三班代碩老師
作者簡介:
李群鋒:群峰教育圣賢國學院國學講師,群峰國際教育品牌創始人、幼兒園自動化運轉系統締造者。出版有《邊寵邊吼育英才》《最好的教養在西點》《培養孩子的情商從講故事開始》《兒童行為心理學》《兒童性格心理學》等多部兒童教育暢銷書,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推薦理由: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家長發現孩子不僅不像之前那么聽話,而且身上的問題也越來越多。為什么會這樣呢?其實,并不是孩子越長大問題越多,而是父母越來越多地關注孩子的行為表現而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想法,導致出現了無法溝通或“溝而不通”的教育局面。
父母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找到適合與孩子的溝通方式,才能使親子溝通變得順暢無阻。為了使父母能與孩子更好地溝通,本書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列舉了情感式、同理式、正向式、引導式等多種溝通方式,并詳細介紹了每種溝通方式的方法,幫助父母有效解決親子溝通的難題,從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讀書感悟分享
代碩老師說:“雖然這是一本講述關于家長與孩子溝通技巧的書,但對于每天與幼兒打交道的老師來說同樣受用,我們可以通過這本書掌握到與孩子溝通的技巧,從對話中學習、聆聽與表達,充分尊重、理解和接納孩子,從而走進孩子的心里,結束沖突與對抗,收獲親密的親子關系和師幼關系。如果仔細的閱讀這本書你就會知道如何說,孩子才肯聽;怎么聽,孩子才會說。
讀書不僅僅在于讀到什么,更重要的是讀懂什么,以及感悟和反思了什么,還要思考書中的理論為我們實際的教育教學提供了哪些借鑒作用。《窗邊的小豆豆》、《蘇東坡傳》、《兒童溝通心理學》三本書雖然傳達的思想不同,但對我們的工作都有指導意義,我們可以結合實際的教研活動內化成為自己的保教經驗。
撰稿人:李 杰
審核人:張再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