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區(qū)實驗小學“師說心語”系列讀書活動第五十五場讀書分享于6月15日下午在學校報告廳開展。本次讀書活動由望舒小筑讀書團隊成員鄭靈璇老師分享。
未來,傳統(tǒng)的學校不再是唯一的學習場所。說到學習,大家馬上想到的不是“學校”,而是“學習中心”。今天的學校會被未來的學習中心取代。學生再也不需要按部就班整齊劃一地出現(xiàn)在同一個校園、同間教室,學習的時間完全由學生自己決定,學習的內容完全由學生自己選擇。未來的學習中心,沒有固定的教室,每個房間都需要預約。未來的學習中心,沒有“校長室”沒有“行政樓”。未來的學習中心,可以在社區(qū),也可以在大學校園,類似于新東方這樣的培訓機構,也可以成為學習中心。未來的學習中心,沒有統(tǒng)一的教材,全天候開放,沒有周末、寒暑假,沒有上學、放學的時間,也沒有學制。孩子可以8歲上學,也可以5歲或者12歲上學;15歲的孫子可以跟75歲的爺爺在同一個課堂上同樣的課;年輕的父母也可以與自己的孩子學習同樣的內容。未來的學習中心,甚至沒有高考,判斷一個人的基本品質完全不需要學歷文憑這些標簽。
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書中所描述的未來學校似乎是個烏托邦,而且是一個不可能實現(xiàn)的一個烏托邦。但是真的遙不可及嗎?答案是否定的。朱永新教授在書中介紹的對未來學校的整個體系的構想,都有原型。
鄭老師分享書中提到的斯坦福網(wǎng)絡高中。它在全美國排名很靠前,比很多常春藤的中學還有名。它沒有教室,沒有課堂,沒有校園。它整個學校,斯坦福網(wǎng)絡高中,就是在斯坦福大學校園里面租了一棟樓的一個層面,在那里有600多個學生。學生不到學校來,學生只是每年開學的時候,選一個社區(qū),選一個他所在的城市,搞個簡短的開學儀式。每年暑期的時候,他們自發(fā)地做合作研究,會到斯坦福大學來做個夏令營。平時根本沒有見面的機會,每星期就上兩天的課程,兩天的課程還是遠程網(wǎng)絡課程。正是這樣一所“神奇的學校”是全加州第一名。
其成功的原因鄭老師分享了兩點,也是在《未來學校》一書的核心關鍵詞:一是互聯(lián)網(wǎng)加教育。二是個性化教育。學校它是讓每一個人學同樣的東西,但其本質其實是非常不符合學習的內在規(guī)律的,它是不符合每個人的自我成長的需要的。所以學習它需要一個更加開放的,更加個性化的這么一個空間。而現(xiàn)在的互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區(qū)塊鏈,這些所有的技術加起來,已經(jīng)足以支撐學校變革了。
我們往往低估了我們的孩子,其實兒童天生具有對世界的好奇心。我的班上有個孩子才7歲,他對宇宙、對火箭,對這方面的知識比我豐富得多,他完全是自主學習。他自己看,手機里面他去尋找,他用語音查詢系統(tǒng),去查什么火箭型號 ,然后他就自己去得到了很多這方面的知識。就兒童自我探索的能力其實是非常強的。
其實每個兒童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是不一樣的。現(xiàn)在我們從最初就給孩子,設計了一個充斥了他的時間和空間的一個完整的課程,其實是不能夠滿足孩子自己對世界的這種好奇心的。他自己喜歡的東西,他會樂此不疲,他不覺得是負擔。所以所謂的負擔就是,他不喜歡才能成為負擔;喜歡的東西,他半夜他也會起來偷偷地去看書,偷偷地去學習。而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加教育就是將個性化教育成為現(xiàn)實的載體。
未來學校距離我們有多有遙遠呢?何時能夠成為現(xiàn)實呢?我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看過一個視頻,有一個人演講,說200年前的交通,和今天的交通大不一樣;200年前的通信,和今天的通信大不一樣;200年前人們的娛樂方式,和今天的娛樂方式大不一樣;但是唯一200年前的教室,和今天的教室,幾乎一模一樣。這是一個特別不協(xié)調的事,可能核心就是我們人類,對于慣性的依賴實在是太過嚴重。
朱永新教授講的這本書,可以讓我們停下來,思考一下,我們日常習以為常的那些節(jié)奏,每天早上要那么早起床,黑燈瞎火地去上學,每年要放那樣的長的假期,讓孩子們好不容易學會的東西,過兩個月又忘了。這些慣性都是可以被打破的。我們重新思考教育這件事情,中國現(xiàn)在面臨著這么好的技術條件,全民對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接受程度這么高,鄭老師認為現(xiàn)在是教育變革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薛主任就鄭老師的分享做了最后的總結:未來并不遙遠,在即將到來的“能者為師”時代,身為教師面臨著更大的挑戰(zhàn),應該從這一刻開始學習科技,豐富自我,把握現(xiàn)在,擁抱未來。
羅蓓老師聽完分享后認為當前的教育改革和教育變化都是時代進步,大勢所趨,必然結果。讓我們充滿信心,去擁抱新教育時代的到來。
王莉老師提出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過程。但是長期以來,我們往往把成長看成一個階段性的任務,誤以為一旦離開了學校,就可以不學習了。其實,這是教育最大的失敗,因為成長本身也是一種習慣、一種能力。生命不息,成長不止,才是一個人生命最美的姿態(tài)。
鄭靈璇,女,1996年出生,銅山新區(qū)實小語文教師。畢業(yè)于南京曉莊學院,在校期間,2014-2015年擔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志愿講解員;2016年參與江蘇省文化館志愿服務。2020年9月任教銅山新區(qū)實小語文教師、一6班主任。
讀書格言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教育箴言
教育,是賞識的藝術;教育,是愛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