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
為提高學校教學質量,提升教師專業素養,促進教師間相互學習與交流,2021年9月29日上午大許鎮團埠小學開展了“人人公開課”之語文組、數學組教研活動。本次教研活動共有5位教師參加。
程淑偉老師執教六年級《橋》,通過引導學生反復品讀7—23自然段中老漢的語言、動作、神態描寫,去深入體會老支書舍己為人、臨危不亂、沉著鎮靜、不徇私情等人物形象,進而感受老支書偉大而又神圣的靈魂。整堂課,學生參與熱情高,聽說讀寫等訓練在老師的指導下都很到位,課堂結構完整、有始有終,每個教學過程有一定的銜接,是非常扎實的一堂課。
徐祗嫻老師執教四年級《爬山虎的腳》,結合課文的特點,課上一幅幅生動形象的圖畫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自己畫畫更能滿足他們求知的欲望,縮短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在學生自由朗讀描寫爬山虎的腳的特點的段落時,徐老師讓學生根據書中的介紹學著爬山虎一腳一腳往上爬的樣子,就這樣讀讀議議,爬山虎腳的樣子、位置、顏色以及怎樣爬的就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眼前。整節課下來,調動同學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同學饒有興趣的讀、說、演、品,來代替教師單一講的形式,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感悟的效果。
張彭榮老師執教一年級《6、7的分與合》,以拍手游戲導入,一下子將學生的興趣調動了起來。學具也不再局限于小棒,而是充分借助孩子身邊的小物體,如糖塊、小石頭等等,通過動手分一分、擺一擺、說一說,從而來實現學生對于6、7分與合的自主探索過程。此外,張老師還彌補了課本的不足,不僅將6、7的分與合按一組一組的順序,還突出了有序排列,更利于孩子們的識記。整節課下來,都是以學生為主體,語言兒童化,充滿了童趣,孩子學習積極性非常高,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張艷美老師執教五年級《小數的意義與讀寫》,借助米尺復習一位小數,通過讓學生說一說、分一分、寫一寫,激活學生舊知,為接下來小數的意義與讀寫新知的教學做鋪墊。以長度不足1分米的橡皮測量制造矛盾,激發學生想象力,引導學生得出可以把米尺繼續平均分成100份、1000份。整節課環節緊湊、課件精美、教具充分,使學生經歷了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使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通俗易懂。
王雪婷老師執教二年級《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經歷由具體情境中“幾個幾”的實物抽象成乘法算式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各種學具,如擺小棒、擺圓片,讓學生在積極活潑的氣氛中,對與數學生活現象相關的乘法產生濃厚的興趣。但也有不足之后,語言需要精簡,課堂環節需要壓縮,當堂作業的時間需要保證。
不思考則淺,不巧用則鈍。評課環節,各位老師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既提出值得學習借鑒的地方,同時也針對不足之處提出自己的相應建議。大家在切磋交流中相互學習、共同成長。
總結: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此次公開課教研活動,為各科教師提供了一次自我展示的機會,加強了老師的日常交流與學習,解決了老師教學中存在的部分疑惑,對于提高教師的健康成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