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家書都是傳遞信息和親情的載體,歷史悠久的人際溝通方式,是解決家庭難題的一把鑰匙。不要小看一封家書,從古今的家書中可以吸收營養,通過寫家書、讀家書等具體行動,可以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涵養家風。11月5日,求是小學全體家長跟張丁老師一起學習《家書故事:家書中的家教》。
本期課程主講人張丁老師,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副館長家書教育專家。
張丁老師圍繞家書的歷史發展和教育意義、家書中的家教啟迪、如何寫家書三方面對家長朋友們進行細心地講授指導。
隨著現代通訊工具的發展書信已經成為了記憶被電話、微信、QQ取代,書信退出舞臺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家書有現代通訊手段無法取代的意義就像“字如其人”“見字如晤”等。真摯的家書是維系情感的力量,映照出彼此的生活準則與真切的熱情。家書更是家教、家風的載體,對人產生了深刻影響。
家風家教是家庭或家族中長輩或者有名望的人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潤物細無聲地向其他家族成員尤其是后輩們傳遞形成的,后輩們則通過耳濡目染學習和繼承著長輩們的生活方式和處事精神。
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故曰:儉,德之共。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在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是以居官必賄,居鄉必盜。故曰:侈,惡之大也。
梁啟超有子女十人,長大成人的有思順、思成、思永、思忠、思莊、思達、思懿、思寧、思禮九人,思忠英年早逝。他們各個成才,這和梁啟超對他們的教育培養有密切的關系。
父母不能光說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要作好。現在孩子接觸信息的途徑很多,信息量也很大。有什么不懂難題難免把大人難住,大人不學習是不行的。求是小學的家長們仔細傾聽、認真記錄。
各班級群也紛紛發來家長們學習的照片、筆記照片,以及自己觀看的感想和收獲等。
家書蘊涵著真摯的情感,是真實感情的自然流露,維系著人間的親情,擔當著家庭教育的重任。在家書里銘刻著深刻的生活記憶,折射出美好的道德情操,承載著豐富的家庭文化,成為家庭乃至社會教育的教育素材。而今,在網絡時代,仍需要家書重回我們的生活,讓傳統的家書文化得以弘揚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