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蘇林。
分享書籍:《學習共同體走向深度學習》陳靜靜。
教育不是把花瓶填滿,而是把火把點燃。第一次知道“學習共同體”是在黎明微書社的圖書推薦會上,封面的那句“讓學習真實發生”吸引到了我,忍不住的借閱過來。由此,學習共同體的理念在我心中點燃。
作為行走在教育一線的教師,深刻明白教育的艱難。書中提的很多問題在我們的教學中是廣泛存在的。在課堂上從不舉手的孩子,性格內向的孩子,很少參加班級集體活動的孩子;明明認真聽課,成績卻不好的孩子;在低年級成績很好,到了中高年級突然成績下降開始厭學的孩子......上課提問、下課談心、追查作業、落實基礎,每個學困生都是我們重點照顧的對象。老師心力憔悴、學生苦不堪言,學困生卻越來越多。
在書中我找到了這種狀況的原因——虛假學習。這些孩子在假裝學習,并沒有真正進入學習狀態,他們采用各種偽裝的方式來蒙蔽老師,進而逃避學習。仔細觀察,他們可能會表現得非常遵守紀律,比如坐姿非常端正,對老師察言觀色,高度配合,緊跟老師的步調,不會對老師的教學進度造成任何的干擾,他們還會存在假裝寫字,假裝讀課文,不懂裝懂等一系列自我偽裝的行為。他們的成績不一定不好,或許還不錯,有的甚至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但他們會是潛在的“隱性學困生”。因為大部分時間,他們都是在假裝學習或是進行死記硬背的淺表學習。這些學生到了更高年級就會暴露出來,漸漸的放棄學習,淪為學困生。
那如何讓學習真實地發生,讓那些厭學的孩子重新進入學習狀態,讓那些追求表面成績和完成任務的學生更加自主地、持久地深度學習呢?這本書給了我指引和建議——構建學習共同體,讓學習真實地發生。
“學習共同體”就是要使學校成為兒童合作學習的場所,成為教師相互學習的場所。我的理解是為了更好的學習而形成的相互聯系的整體,它意味著學生之間、教生之間的密切協作和相互學習,為每位學生提供高品質的學習機會,它的核心是平等和傾聽。
我們教師的角色要進行轉變,要由一個課堂的“主導者”轉換為一個“傾聽者”和“共同學習者”,去營造一個潤澤溫暖的學習氛圍。教師的安靜沉穩的傾聽會讓學生們不在躁動,讓每個孩子安心安靜,他們才能進入學習狀態。同時我們的課堂要慢下來,當孩子說錯的時候,說得不完美的時候,我們再等一等,不要急于幫助學生越過那個障礙。你幫助學生越過障礙,下一次學生遇到同樣的障礙依然會越不過去。我們現在的課堂,需要讓它慢下來,慢慢地學會傾聽,慢慢地學會思考,慢慢地學會有質量的學習,相信我們的學生,他是可以的。
讀了這本書,我最大的體會是:一個不善于學習的老師正在拼命教書。我曾幾年都不看一本教育理論的書籍,不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用昨天的教育理念教今天的孩子,讓他們去應對明天的千變萬化挑戰。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用更新更優秀的教育理念指導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