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由崔老師進行了分享,對當前作業問題進行了原因分析。一、作業理念偏差,科學的作業觀尚未形成。二、專業能力缺失,完善的作業研究與支持體系亟待構建管理機制不暢。三、高效有序的作業管理體系有待建立。
那么,如何解決作業中的問題呢?尹老師提出了要有創意性的作業設計。傳統的作業大多圍繞教學大綱設計,很少考慮學生的個性發展或興趣特長的差異。依據“多元智能”理論,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作業設計時,教師要善于挖掘知識中的潛在因素,對學生的思維進求“新”、求“全”、求“活”的調控,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敢于標新立異,提出各種問題,勇于探索創新。
作業不是某節課的作業,作業設計要考慮到大單元的背景。作業是指為完成學習方面的既定任務而進行的活動,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單元作業是指完成單元學習任務而進行的,具有明確指向性的系列化思維和實踐活動。教師應當以單元為基本單位,依據一定的學習目的,組織和設計一個單元的所有作業,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和實施效果。
作業也不是某一類型的作業,而是多種多樣的。王老師閱讀了《“雙減”背景下中山作業設計的樂創表達》一文,從英語作業設計與優化方面進行了研討和總結。圍繞鞏固類作業、應用實踐類作業、拓展類作也進行了分析,反映出在新形勢下,對英語作業設計的新思路。
作業不是零散的作業,是成體系的。張老師讀《高質量學校作業體系建構的價值與策略》文章有感,提出了制訂作業的策略:一、不同年級同一學科的作業體系,確保縱向銜接的科學性。二、同一學段不同學科的作業體系,確保橫向銜接的關聯性。
作業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有度的。張老師讀《關于作業設計的三個追問》之后,提出邊際效益遞減理論認為,作業并非對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有效,更不是作業越多學習成績越好。訓練具有邊際效益遞減的特點,即在學習的初始階段,習題訓練效益遞增明顯,但增長到某個臨界點之后,習題訓練效益就會遞減。
作業設計絕不是單純的作業變化,而是整體聯動,綜合治理。光做作業的研究,這是偽命題。最后,高主任對英語作業探討進行了總結。“現在不是你考慮要不要做的時候,而是該想想怎么樣把這事做好”,或許學習和實踐是我們唯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