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元宵習俗
猜燈謎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每逢農歷正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后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所以響應的人眾多,而后猜謎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
吃湯圓
吃“湯圓”是元宵節的一項重要習俗。湯圓,又名“湯團”、“元宵”。吃湯圓的風俗始于宋代,當時的湯圓稱“浮圓子”,亦稱“湯圓子”、“乳糖圓子”、“湯丸”、“湯團”,生意人則美其名曰:“元寶”。宋元元初時,湯圓已成為元宵節的應節食品,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元宵”。
舞獅子
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征。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聽說在南方盛行。這一習俗起源于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賞花燈
花燈是中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既有“儺戲”酬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娛樂的價值,春節、元宵等節日懸掛,為佳節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虎虎生威
喜迎元宵
為了讓孩子們充分體驗與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和樂趣,丁萬河幼兒園的孩子們通過賞花燈、捏湯圓、吃元宵、猜燈謎等多種方式迎接元宵節的到來。
湯圓好,湯圓妙,湯圓好吃呱呱叫,孩子們吃著自己親手做的湯圓別提多香了。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征著團團圓圓,因此吃湯圓也成為元宵節的代表性食品。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
中班的小朋友們自制了燈謎,用圖畫的形式表現出謎面,讓哥哥姐姐們猜一猜我們畫的是什么謎語。
制作好燈謎了,放在花燈上,去找哥哥姐姐們,向他們發起挑戰,看看他們能猜出幾個謎語。大班的哥哥姐姐們,你們準備好迎接我們的挑戰了嗎?我們來啦!
“哈哈哈,你這個畫的我一下就猜出來了,是麥克風對不對?”
“這個有點難度,我也不知道..”
有的小朋友很快猜出了謎底,有的小朋友看著謎面著急的撓撓頭,開動小腦筋仔細想答案。
#猜燈謎#
“老師,老師,一起看看這個謎面是什么呀?”
老師和小朋友們一起迎接中班小朋友們的挑戰,共同開啟謎語大闖關。
我們和挑戰成功大班哥哥姐姐一起來拍一張合影吧,下次換我們來接受挑戰咯!
小朋們親手畫元宵,一個個可愛的小元宵躍然紙上,就像正月十五的月亮一樣又大又圓。
寶寶們利用彩泥捏湯圓。
看,我們小朋友捏的湯圓多可愛啊……
元宵燈彩花好月圓
寶貝們親手制作燈籠,并把燈籠高高掛。掛花燈,借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征“彩龍兆祥,民富國強”,祝福祖國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幼兒了解元宵節來歷,并制作虎年燈籠。小朋友們結合冬奧,制作了冰墩墩、雪容融燈籠。燈籠象征團圓、紅紅火火,寓意吉祥。家長告訴幼兒,掛燈籠要講究高掛,寓意鴻運步步高;掛燈籠一定要成雙成對的掛起來,取意好事成雙、福壽雙全、雙喜臨門之意。
歡樂鬧元宵
元宵祝福到
本次開展元宵節主題活動,不僅讓孩子在實踐中加深了對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的認識,感受到中國傳統節日所帶來的快樂,也了解到中國傳統節日中所蘊含著的濃郁的民族文化,激發了孩子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讓我們的傳統習俗猶如和風細雨,如沐春風般悄然浸潤孩子們的心田。
正月十五鬧元宵,歡歡喜喜真熱鬧;正月十五月兒圓,歡樂喜慶到人間。值此元宵佳節,徐州市丁萬河幼兒園全體幼兒和教職工祝大家元宵節快樂,闔家團圓,萬事順遂。今日元宵,唯愿“疫”消,愿花好月圓人團圓,疫情過去皆平安。元宵節撞上冬奧會,在此祝我們的運動健兒取得驕人成績,也祝我們的冬奧會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