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六(5)班的王子文,平時我特別喜歡讀書,覺得讀書就像我愛吃的棒棒糖,甜甜的。讀書也像我愛喝的牛奶有營養、味道好。有了書的熏染,就覺得我擁有了自信和快樂。
“人生最大的災難,不在于過去的創傷,而在于把未來放棄。”這是海倫.凱勒說的一句名言。海倫.凱勒,美國著名女學者,一歲半時患急性腦充血病,使她成了一個盲聾啞的人。但在如此難以想象的生命逆境中,她樂觀向上,認真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14部著作。其中享譽世界的就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無以倫比的名著。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自傳,講述了她一生的經歷。海倫.凱勒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里,一歲半時突發一場大病,使她不僅雙目失明,兩耳失聰,而且連話也不會說了。從此,小小年紀的海倫.凱勒就與有聲有色的世界隔絕了。她的脾氣也因此變得十分不好,總是歇斯底里的把不滿發泄在附近的人或物上。這樣的情況一直到她的第一位老師-----安妮.莎莉文老師的來到才有所改變。莎莉文老師手把手的教她盲文、手語、計算,還教她如何平復自己的暴躁脾氣。海倫從此有了一個嶄新的人生,她每天如饑似渴的學習知識,有時甚至為了練習盲文,摸到手都流血了。但是海倫從不放棄,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她不僅能讀書了,能用手語和別人交流了,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她還學會了說話。
海倫是不幸的,在她的生活中失去了光明和聲音。海倫又是幸運的,她有疼愛她的父母,更有一位愿意為她付出畢生精力的好老師。從這以后,海倫沒有選擇向命運屈服,而是勇于向命運挑戰,憑著驚人的毅力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說話,并掌握了多種語言,一步步走向成功。24歲時,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女子學院,成為人類克服自身缺陷的楷模。在此期間,父母的愛、老師的愛、周圍所有人的愛陪伴著海倫成長,海倫在書中說道:“我很想把人們給予我的愛播撒到全世界。”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她一直到死都沒有停止為殘疾人的演說和募捐活動,她的努力使許許多多殘疾人獲得了受教育的機會,被譽為“為殘疾人事業獻出自己一生的人類母親”。
閱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書中有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書籍不斷給予了我智慧與快樂,而且給予了我知識,這些知識對別人來說可以靠試聽獲得,而我只有依賴書。事實上,在我聽受的教育中,書籍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這是其他人所不可比擬的。”從這段話中我感受到了海倫的堅強、好學,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仍在堅持學習,而她還是一名殘疾人啊!
讀了這本書,它還讓我對“挫折”一詞有了新的理解。人的一生中,難免會遇到各種挫折,挫折是什么?依賴的人說:“挫折是高不可攀的山峰;懦弱的人說:“挫折是無法戰勝的黑暗。可是,挫折真的是這樣的嗎?在我心中,挫折像礁石,沒有它,就無法激起成功的浪花。這讓我想起來一件事:小時候,因為不敢或者沒有堅持而放棄了的一些事情,現在想想海倫都能戰勝如此巨大的挫折,我的這點小困難又算得了什么呢?
寒假期間,我又有了多次機會坐在書桌前,詳細地閱讀和品味這部書里的一句句、一段段精彩感人的文字。這些文字表現了一個敢于面對現實,敢于與困難做斗爭的偉大女性的形象。從她身上,我感悟到了一個人生哲理:沒有打不敗的困難,只有不敢面對困難的人。一個人要想成功,一路上難免會遇到曲折和坎坷,但是,只要有不畏困難的信心,有對生活永不泯滅的信念,就一定能夠實現心中的目標。
最后,我要向海倫凱勒由衷的說一聲:“讓我們以您為師,以夢為馬,在生活的道路上不負青春,奮勇馳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