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坡鎮中心小學“小荷”社團讀書分享活動于2月25日在馬坡鎮中心小學報告廳開展。本次活動由“小荷”讀書社團王彤彤老師分享,分享的圖書名為《第56號教室的奇跡》,作者名為雷夫·艾斯奎斯,在洛杉磯市中心一間會漏水的小教室里,一位名叫雷夫·艾斯奎斯的小學老師用了將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創造了一間充滿奇跡的第56號教室,感動了整個美國?!彼麆撔碌慕逃绞?,把孩子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他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了溫暖的家。
一、“純粹”地投入,深度實踐“以人為本”
“家最溫暖”這一部分中,雷夫批判那種建立在“害怕”基礎上的控班模式。事實上,教師在這一模式下建立起來的師生關系并非真正有效控班。雷夫認為:一定要時時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當做教育的捷徑。本書就如何建立“信任”、如何“做孩子可靠的肩膀”、如何“做孩子的榜樣”、如何建立“符合邏輯的紀律”四個方面的實踐案例,為我們呈現了雷夫在班級建設中所投入的深度實踐。
的確,以上四個方面無一不是圍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這些鮮活的案例實實在在發生在56號教室,也同樣可以發生在每一間教室,只要我們做教師的愿意純粹地投入其中。
二、“純粹”地堅持,深度實踐“素質教育”。
“方法”這一部分最令人欽佩。當我們抱怨現今孩子的閱讀量不夠、寫作水平低下、視野相對狹隘的時候,在我們的課程計劃中、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又留下多少空間令孩子提升人文修養、領悟藝術價值?雷夫做到了,在考試制度日益嚴謹的當下,他堅持將“閱讀”、“寫作”、“體育”、“藝術”等似乎與“考試”格格不入的教育元素滲透在日常教學,著實難能可貴。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對這四個字耳熟能詳,然而真正來自實踐的素質教育是什么?并非不知,難在堅持。雷夫堅守教育的真諦,堅持教學過程中素質教育的特征,我們看到一位優秀的教師在此過程中如何費時、費力、費心,進而令他的學生獲益終身。
三、“純粹”地行動,深度實踐“終身發展”。
為培養有助于學生終身發展的個性和能力,雷夫運用了一切生活中可以運用的機會,旅行、電影、音樂等等,不斷發掘其中所蘊含的教育元素?!盀榱嗣恳粋€孩子的終身發展”必將牽涉到每個人的思想與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我們依然停留在“唯分數”,教育根本不可能來源于生活、作用于思想,一切如常啊!
《第56號教室的奇跡》既稱之為“奇跡”,必然有它取得的驚人成果。只要是曾經為教育頭疼過的教師也好、家長也好,讀起來必定會有所感動,感動于書中一位偉大的教師所“投入”的、“堅持”的、“行動”的。讀后反思,必定會有所自省:我投入了嗎?我堅持了嗎?我行動了嗎?
個人簡介
王彤彤,山東棗莊人,于2016年畢業于江蘇南通大學,中小學二級教師,2018年入職馬坡鎮中心小學,自任教以來,曾擔任班主任工作及語文和心理等教學工作,個人教學成績突出。
教育理念:我們不需要對孩子們長篇大論地談我們多么負責任,而是要讓他們自己把信任放在我們的肩上。這是老生長常談,但無可諱言地,身教確實重于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