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藏文末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是汲取精華的學習方式,有益于育德、勵志、啟智、明史,讀書是促進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人的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通道。5月13日下午,徐州市云苑路小學第二閱讀小組在報告廳開展“汲取哲學智慧 延展生命靈性”讀書論壇活動。
主持人馬瑩老師介紹了《課程中的兒童哲學》本書是以兒童哲學的視角,先深入解讀兒童哲學的課程設計、教材開發及其課堂教學模式,然后從人與自然、人與自我、人與社群三個維度,各選取20個童話小故事,示范了課程設計及教材解讀,最后根據課程統整與滲透課程的理念,提出了培育現代中國人的行動路徑。
徐萍老師給大家介紹了什么是兒童哲學?兒童哲學的創建者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教授李普曼。他提出要對教育進行重新設計,應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的內在價值。兒童哲學是運用哲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發展兒童思維的一門學科
邱慶主任和吳子為老師老師分別從語文和數學的視角,通過《伊索寓言》和“認識量角器”兩個事例給我們分享了要如何以哲學的觀點指導學生探索學習。
我們為什么要開展這個課程呢?徐方老師和陳晨老師以《灰姑娘》的故事為例,從不同視角出發,共同闡述了相比成人的理性思維,兒童是處于感性思維狀態中的,兒童的世界不是一個事實和規律的世界,所以我們就是要引導孩子逐步增進理性理解的能力,應該以兒童的眼光,為了兒童的發展去實施。
李玉老師對于兒童哲學教育提出了三條建議:閱讀、學會傾聽,以平等的位置與孩子一起討論,共同學習、教師本身要勤于思考,成為孩子們的榜樣。王秀云老師說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平等地與兒童對話,保護兒童的天性,鼓勵兒童思考。
李怡斐老師結合本書對我校“融入兒童哲學的閱讀課程基地”項目的課程內容提出了建議:一是借鑒已有的;第二,關于兒童哲學閱讀課程的開設不應僅僅是在課堂中進行,要結合活動課。
郭丹丹主任基于學校“云娃娃愛智慧:融入兒童哲學的閱讀課程基地”項目,按照泰勒的課程原理設計了一份問卷調查表,現場調查老師們對這一課程的理解和態度,為進一步明確項目設計、開展項目活動提供數據支撐。
好書,像長者,諄諄教導;似導師,循循善誘;如朋友,心心相印。積累語言,豐富知識,陶冶情操,受益終生。徐州市云苑路小學的老師們將繼續好讀書、讀好書,讓文字見證老師們的成長,見證學校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