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迎來了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對于當前教育教學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大數據人工智能時代,教育數據以海量、真實和全面為顯著特征,為驅動校本教研轉型提供了可能性。一間教室內,教師和學生的行為被人工智能系統自動記錄,并通過大數據技術快速分析、評課,最終幫助教師及時糾正課堂教學的不足,提升課堂效率。教研活動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環節,是教學中的關鍵環節,好的教研活動可以有效推動教師專業成長,從而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為切實提升校本教研的整體實效和水平,充分發揮智能研修平臺的人工智能優勢,依托技術賦能,精準診斷問題,實現從經驗轉向基于實證、從傳統轉向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的教研轉型,打造校本教研文化的新樣態,湖濱中心小學語文組、數學組、英語組和藝體組于5月13日下午在后樓報告廳舉行了首屆“智能研修校本教研案例展評”活動。
首先,藝體組以彭子宸老師執教的《多彩的節日——元宵節》一課為例,進行了“不同學科(音、美)對比式”教學反思改進教學的校本研修。藝體組通過智能研修平臺基于大數據的定量分析方法,利用線上與線下相融合,AI評測診斷與主觀評價診斷相融合,克服了以往那種僅憑經驗的主觀臆斷,充分發揮了大數據的支持性功能,就“各藝術學科課程不同、教學模式不同、教學方法不同、評價體系也不盡相同”這一問題展開教研。藝體組老師們通過9種教學行為分布玫瑰圖、課堂參與度評價、參與度曲線、S-T分析圖的數據分析發現、在傳統模式的“15分鐘講授”環節中,教師講授占比過高,師生互動占比過低,說明教學環節仍需進一步優化。智能研修平臺的這種基于大數據的定量分析方法,為教師教學問題的精準診斷提供了有力地數據支撐。
英語組以王雅楠老師的《A red coat》繪本課為例,展開了“課堂教學問題診斷與反思改進”的校本研修。在王老師對本節課進行說課與反思后,英語組老師們基于9種教學行為分布玫瑰圖、Rt-Ch圖、S-T分析圖、能力矩陣、量表評分結果的數據,對本節課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后,結合新課程標中的不同目標、新的課程理念與自己的平時的教學經驗,提出了詳細的改進措施和建議。以此次校本教研為參考,在以后的教研中英語組依托智能研修平臺的精準教研功能,通過對原有備課資源的分析,提升我校英語教研組集體教研的質量,努力實現我校集體教研的迭代升級。
語文組以蘇丹老師《盼》一課為例,進行了“課例分析與改進”的研討。首先,對教材進行了整體分析,通過教學視頻看出蘇老師一步步引導學生前后對比,突出“盼”這個題目的含義;接著,語文組老師們通過課堂行為占比、參與度曲線、S-T曲線圖、能力矩陣和量表評分對本節課進行具體分析和教學反思后,結合各自的實際教學經驗提出改進之法。通過智能平臺上的數據反饋,更加清晰課堂教學的優缺點和改進的落腳點。一場研討只是開始,如何在研討后利用研討的成果有效提升教學是真正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數學組以王方方老師的《面積的變化》一課為例,展開了“基于課例實證精準分析”的集體備課研討過程。,利用基礎教研模塊,數學組老師們通過教學視頻和量表評分得出的智能化分析數據進行具體分析:從雷達圖發現在任務設計環節存在的問題;從表現度曲線看出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較少;通過量表評分上的二級指標和S-T曲線圖發現在問題設計上的不足。基于對課例實證的分析和智能研修平臺為本節課提供了精準數據的診斷報告,便于教師對原有的教學設計進行針對性調整。
本次校本研修促進了教師從意識間的合作走向行為上的合作,從單一的知識結構形成了集體智慧的結晶。臺下的老師們認真觀摩教研,分別從主題與內容、應用與創新、表達與講解對各學科的集體教研進行評分,形成了教師間平等、互助、合作、共進步的良好風尚。
此次智能校本研修,我校堅持從學校實際情況出發,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任務為驅動、以現代技術為支撐”,努力探索并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智能研修下的校本教研流程和模式,真正發揮校本教研在構建素養課堂、提升教學質量、促進教師成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