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曾說:“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外一個靈魂。”教育不光是知識的傳遞,更是靈魂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正是在這種理念的支撐之下,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級中學制定了“做幸福生活的創造者,共享完美人生”的辦學理念,以“幸福教育”為辦學特色,形成了集優質資源,做優勢教育,走多元發展之路的辦學模式。
一、以優雅環境,筑造幸福校園
馬克思曾說:“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優化的環境有一種無形的約束力,使人于有意無意間受到熏陶、得到感染。近年來,我校以筑造“幸福校園”為導向,致力于“書香校園”的建設,激發學生身處其間,自我塑造、自我完善。
學生沉浸在書籍的海洋中
教師研讀專業書籍
優雅的讀書環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優雅的讀書環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二、以多彩活動,鑄就幸福教育
利用班會課、活動課以及重大節日等重要節點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題學習,在專題學習中明確德育目標。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求各科任教師將德育工作滲透進日常教學中,在教學目標中鞏固德育目標,讓學生在掌握知識與能力的同時,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提升。與此同時,鼓勵學生參與各種心得征文,將日常感悟落諸筆端,完成精神洗禮的升華。
“每月一事”活動一覽表
十八歲成人禮
課本劇《鴻門宴》深受學生喜愛
通過每周一升國旗儀式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教師節:學生為恩師獻禮
三、以制度規范,完善幸福教育
依循“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原則,建立健全了《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級中學學生一日常規》《學生綜合素質評定考核細則》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以制度帶動德育管理,以規范促進學生發展,并做到有檢查、有總結、有評比、有反饋,促進了德育工作的良性循環。 同時,學校還十分注重學生在制度管理的過程中自我體味、自我反思、自我修正,讓他們在自主中理解制度,在理解中執行制度,從而由被動走向主動,由他律走向自律,由外在約束走向自我約束,以自律自治為一生幸福生活打下基礎。
學生自治委員會組織義務勞動
團委與國旗隊組織每周升旗儀式
四、以家校共育,護航幸福教育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孩子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一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可見家校共育的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學校教育必須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延續與升華。學校德育工作中尤其注重家校共育。學校每周設置家長開放日,鼓勵家長走進校園、深入課堂,感受學校教育特色。按照班級成立家長委員會,監督學校各項工作。邀請家長參與學生成人禮、高考誓師大會等重要活動,參與學生成長,助力學生成人。
學生家長參加學生十八歲成人禮
學生家長參加學校組織的感恩活動
校園開放日:家長走進校園,深入課堂
五、以示范效應,彰顯幸福教育
三年來,卓有成效的“幸福德育”,鑄就了輝煌的成績。我校先后獲評為“全國青少年道德培養實驗基地”、“徐州市示范家長學校”等榮譽。學校未發生一起責任事故,師生違法犯罪率一直保持為零。
我校“幸福教育課程基地”被評為江蘇省基礎教育課程基地優秀建設項目學校一直以將德育看成是幫助學生完善自身品德、獲得幸福生活的過程,關注學生個體的生活實踐、生命體驗和生態發展,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幸福觀,不斷提升他們感知幸福的能力和創造幸福的能力,未來,我們仍將秉持著“幸福教育”的理念,讓學生“在幸福生活中準備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