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人:王鳳萍
上一次拜讀朱永新老師的著作還是五年前,讀他的《致教師》,獲益匪淺,還專門寫下了《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文,記錄自己的讀書感受。今年暑假,一個偶然的機會,讀到朱老師的《給教師的信:閱讀與人生》,再次在書中與朱永新老師相遇,再次感受到他熾熱的情懷、淵博的學識,以及他對廣大中小學教師的諄諄教誨與悉心引導,幸甚至哉。
全書以“閱讀”為主線,圍繞教師和學生兩個閱讀主體,站在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高度上,根據(jù)教師、編輯所提出的各種“閱讀”問題,以書信的形式,從三個層面展開探討:閱讀如何促進教師成長,閱讀如何促進學校發(fā)展,閱讀如何促進社會進步,同時對家庭、學校和社會開展閱讀提出了諸多切實有效的建議。
朱永新老師多次指出: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所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名不讀書的教師也很難培養(yǎng)出愛讀書的學生。在他看來,教師的讀書不僅是學生讀書的前提,而且是整個教育的前提。
反觀自己:最近幾年,工作之余經(jīng)常會被電視劇、手機俘虜,上班的時候很忙,忙著備課上課,忙著教育學生,忙著各種資料,常覺精疲力盡;節(jié)假日呢,忙追電視劇,忙看朋友圈,忙刷抖音,沉醉其中,常常不覺就是兩三個小時。其間雖也有讀書,但通常都是為了寫論文的需要走馬觀花而已。想來,我已經(jīng)很久沒有好好讀過一本書了。念及此,頓覺汗顏:吾與書,不相親久矣。宋朝詩人黃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現(xiàn)如今的自己,又該是如何的面目可憎呢?
想起朱永新老師給廣大教師的建議:在喧鬧紛擾、充滿誘惑的時代,靜下心來讀書思考;在事務纏身、焦頭爛額的時候,要做到忙而不亂,心向安寧。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表,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diào)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shù)著作。應當在你所教的那門科學領(lǐng)域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chǔ)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科學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chǔ)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jié)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