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陳鶴琴先生曾經提出:“自然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大自然充滿了活教材”。我園也十分提倡教師應該充分的利用自然資源,有效的結合班本課程,鼓勵孩子們親密接觸大自然,進行有趣的自然資源探秘。
夏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自然界的花草樹木、魚蟲鳥獸都展現出勃勃生機。隨著孩子們年齡增長,進入中班后觀察、表達、動手等能力的不斷增強,幼兒對夏天會有更多的發現,也會有更獨特的觀察視角、更強烈的表現欲望,以及更豐富的表達方式。基于中班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我們開展了《探秘昆蟲、趣味“蟲”生》的主題活動。
本次活動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我們從發現一一討論一一查找,孩子們從中也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和技能。讓幼兒在發現、感知、操作、體驗昆蟲的過程中,始終貫徹孩子是活動的主人,孩子是教育的主體,老師們充分尊重孩子們的看法和做出的每一個決定,并且盡可能的支持孩子,進一步加強了孩子們的自主意識。
課程來源
這個課程故事源于我們活動中一次偶然的發現,幼兒發現了蜜蜂、螞蟻等昆蟲,這些昆蟲也映入了孩子的眼簾,讓孩子們又驚又喜,他們對昆蟲充滿了興趣,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昆蟲”也成了孩子們接下來探索的對象。
01
遇見——昆蟲
一天,在戶外游戲時,孩子們在草叢里上發現到一只小蝸牛。
媛媛:老師,老師,這里有只蝸牛!
可樂:這個蝸牛頭伸出來啦!看,它在爬!
佳玉:大樹上面還有小螞蟻,小螞蟻是在搬運食物嗎?
從孩子們的談話中,我關注到孩子面對小蟲蟲也有無數個為什么。
教師小記
兒童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昆蟲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的“意外收獲”。
《綱要》在科學領域中提出:幼兒要對周圍的事物、想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看著孩子們對蟲子的無限猜想,作為老師更要珍視孩子的發現,保護孩子的好奇心,給孩子猜想的空間,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自主思考和自由探索。
02
說——昆蟲
各種各樣的昆蟲,勾起了孩子們強烈的興趣。為了了解孩子們對昆蟲的已有經驗,老師在班級里對小朋友展開了調查。
老師:小朋友你們都認識哪些昆蟲呢?
陽陽:在放學的路上我看見了一只蝴蝶。
子瑜:我知道,蚊子咬人很疼,還會長包。
梓豪:我上次在泥巴里挖出了一條長長的蚯蚓,它像蛇一樣,好嚇人。
多多:我認識蜘蛛,它有八條腿,而且還會吐蜘蛛絲。
通過談話了解到孩子們在生活中發現了許多的昆蟲,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
03
探——昆蟲的種類
看著孩子們對蟲子的無限猜想,作為老師更要珍視孩子的發現,保護孩子的好奇心,給孩子猜想的空間,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自主思考和自由探索。
1.區角創設
我們在科學區投放了昆蟲標本、放大鏡、仿真昆蟲材料,在語言區里,增添了許多關于昆蟲的書籍,供幼兒閱讀和觀察。
2.繪本閱讀
孩子們也認真地翻閱了昆蟲百科全書,還看了一些視頻的介紹,原來蟲子的種類有這么多呀!
在快樂的閱讀下,孩子們認識了更多關于蟲子的分類啦!
在探索昆蟲種類的時候,孩子們也有著不同的疑問......
3.昆蟲問號站
梓豪:蜘蛛為什么有那么多爪子?
馨月:張老師,我在公園里見到七星瓢蟲的翅膀上有七個黑點呢?
阿雯:螳螂是益蟲還是害蟲?
米朵:蚱蜢為什么會跳,還有不同的顏色?
暢暢:螞蟻的家在哪里呢?
通過對昆蟲的近距離觀察,再次激發了孩子們探索的欲望。它們是誰?住哪里?是益蟲還是害蟲?腿的數量為什么不一樣?又成了他們討論的熱點。
04
知——昆蟲
出于孩子們的好奇心與探究欲,我們通過集教活動繼續了解了關于昆蟲的知識。
張老師告訴我們,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個部分,在胸部長有六條或八條腿,兩對翅膀。大部分的昆蟲身體外部都會有較硬的外殼,這是為了保護它們的身體,當然并不是所有昆蟲都長這樣,比如:螞蟻就只有蟻王和蟻后才會長出翅膀的哦!
阿雯:原來昆蟲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節,有六只腿,復眼及一對觸角。
媛媛:所以那天我找到的蝸牛不是昆蟲啊!
佳一:不是所有的蟲蟲都是昆蟲吶,所以它們才會不一樣。
在好奇心和探究欲的促使下,中班孩子以翻閱書籍、親子問答等形式趕緊開啟了一場大調查。
1.昆蟲大調查
孩子們與爸爸媽媽共同完成了調查表,回到幼兒園后也將自己了解并認識到的昆蟲分享給了同伴。
聽完講解,孩子們發現:
昊懌:蝴蝶都有屬于自己的名字。
佳玉:螞蟻喜歡生活在干燥的地方,喜歡吃甜甜的食物。
陽陽:原來不是所有的昆蟲都是好的,還有害蟲啊!
媛媛:那哪些是害蟲,哪些是益蟲?
2.害蟲益蟲分一分
益蟲:蜻蜓
害蟲:蟑螂
益蟲:屎殼郎
害蟲:蚊子
益蟲:螳螂
害蟲:蝗蟲
益蟲:七星瓢蟲
害蟲:蚱蜢
05
尋——夏天的昆蟲有哪些?
一個天氣晴朗的周末。出于孩子們對蜜蜂、螞蟻等,夏天里的昆蟲的興趣,我們和家長們通過家園互動,討論著周末可以帶著寶貝們去大自然里找找夏日里的昆蟲。
中班組的家長們十分支持這樣的家園共育活動,周末的時候和可愛的孩子們忙碌了起來!瞧瞧,我們的小寶貝們都在干嘛?
小區的花叢里,油菜花地里,水泥地,小樹林,公園里,小河邊......到處都是中班的小探險家們。
孩子們低著頭,認真的觀察著,找尋著夏日里的昆蟲們,瞧,他們專注的樣子,有所收獲時候開心表情,昆蟲大探秘真好玩呀!
大自然的秘密還有許多,我們的探索也還在繼續......
教師手記
自然教育不是說說而已,親身體驗和親眼見證更容易讓孩子們接受,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教科書,與孩子們一起走進大自然,培養孩子們的觀察力,給孩子們展現自我的機會,培養孩子們活潑、開朗的性格,促進孩子之間交往能力的發展。
06
養——昆蟲
一天早晨,孩子們紛紛帶來了自己捉的一些小昆蟲,大家互相圍在一起觀察許久。
一旁的說:“我們可以飼養小昆蟲啊!”孩子們一聽瞬間來了興趣,紛紛的談論了起來!
1.談話
老師:小朋友們,你們想飼養什么昆蟲呢?
馨月:養螞蟻,螞蟻最好捉了!
卉卉:我覺得七星瓢蟲小小的,它的斑點很酷。
昊懌:老師,我可以把我捉的螞蚱放在幼兒園養哦!
岄岄:我喜歡蝴蝶,它很漂亮。
07
遇見——昆蟲
接下來就是尋找昆蟲了,昆蟲在哪里呢?昆蟲生活在什么地方?它們的家在哪里呢?孩子們在幼兒園里開啟尋找昆蟲之旅...
把我們找到的昆蟲記錄下來吧!
這里有很多小瓢蟲,它們都躲在草地上 我在樹上發現了螞蟻
我在草地上看到一只毛毛蟲 我看到了蝴蝶、瓢蟲
我在草地上看到了螞蟻 我看到天上飛來兩只蝴蝶
教師小記
大自然充滿了神秘,孩子們對其充滿了好奇,在尋找昆蟲的過程中,孩子們的探索欲望被強烈地調動起來。他們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并從中體驗到活動的樂趣,同時也激發了捉蟲的興趣。為了幫助孩子們了解捉蟲的方法以及工具,我們開始了捉蟲計劃。
08
制——昆蟲捕捉器
暢暢:我覺得可以用手捉蟲子。
小宇:不行,不行,不能用手捉,昆蟲會咬我們。
子瑜:我們可以用礦泉水瓶捉。
阿雯:我覺得用盒子抓也可以呀!
佳譽:可是蝴蝶會飛,瓶子怎么抓得到呢?
樂樂:那我們做一個長長的捕蟲器吧!
孩子們一起查找關于捕蟲網的資料,通過觀看圖片和視頻了解了捕蟲網的特點與基本構造。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學會了查閱資料,還懂得了與小伙伴們討論與分享。豐富了已有經驗后,孩子們進行材料收集、制作等一系列的活動,這次又會發生什么故事呢……
我們去捉蟲嘍!
拿出我們各自精心準備的“秘密武器”,抓昆蟲去嘍!
在尋找、捕捉昆蟲的過程中,孩子們總結了不少經驗:螞蟻喜歡在草地上,蝴蝶喜歡在待在花叢中等等。一次次的捉蟲體驗,一次次的討論,一次次的調整改進,孩子們就是在這一次次中學會了與同伴合作,學會了討論,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協商。活動還在繼續,孩子們對于昆蟲知識的渴求也在一次次捕蟲體驗中爆發。
昆蟲被抓回來后,孩子們又有了新問題:
要怎樣才能讓蟲子活下來呢?
09
知——照顧昆蟲的那些事
1.幼兒探討
對于蟲子到底能不能活下來,孩子們有不同觀點,有的覺得可以,有的覺得不可以,于是孩子們聚在一起討論。
經過討論之后,孩子們覺得蟲子活下來的條件有:
1、有食物
2、有空氣
3、要鍛煉身體
2.給昆蟲建“家”
孩子們開始給小昆蟲建一個“家”。
用海綿網當作瓶蓋,把昆蟲放在圓筒里可以有運動的空間
我的器皿是可以讓昆蟲直接住進去的
昆蟲的家建造完成,孩子們小心翼翼的將昆蟲放進新家里面。
通過辯論賽,孩子們知道了昆蟲生活所需的條件,萌發了為昆蟲建“家”的想法。在為昆蟲們建“家”的過程中,幾只小昆蟲逐漸變成了孩子們的朋友,他們在與昆蟲的親密接觸中,慢慢了解著昆蟲,感受人與動物的奇妙關系。
10
做——昆蟲標本
還沒來得及,好好照顧你......
小宇:你們快來看,小昆蟲們怎么都不動了。
陽陽:是嗎?我們用放大鏡仔細看看,會不會是它睡著了呢!
清璇:它們不動了,好像是死了!
1.昆蟲死亡大猜想
缺少食物
寒冷
沒有朋友
沒有水
2.孩子們會怎么對待
馨馨:死去的昆蟲呢?
可樂:把它們扔掉吧!
俊逸:不好吧,要不我們還是把它們放回去吧!
菲菲:誒,可以呀!我們找個小盒子,把這些小昆蟲放進去,然后埋在土里!
樂樂:我們還可以把昆蟲做成標本。
馨月:什么是標本啊?
標本就是死了之后還能保持原來的樣子,于是孩子們開始準備制作標本。
制作標本材料準備
3.制作標本
孩子們細心的制作著,生怕一不小心把標本弄壞了,通過孩子的努力他們完成了標本的制作,同時也收獲了成功的喜悅。
任何形式的死亡都是一種重生,支持孩子在接觸自然、生活事物和現象中積累有益的直接經驗和感性知識,感知生物的多樣性和獨特性,以及生長發育、繁殖和死亡的過程。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花草是活書,樹木是活書,飛禽走獸小蟲微生物是活書。”《指南》中提出:“讓幼兒親近大自然,激發他們探究的欲望。”而昆蟲的世界充滿了生機與趣味,幼兒通過觀察和討論,被好奇心驅使著不斷挖掘與探索。讓幼兒更深入了解昆蟲帶來的奇妙體驗與認知。而關于昆蟲的秘密還有很多,我們也將繼續追隨幼兒對大自然的好奇心,激發幼兒不斷去探索自然中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