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粒米,別把我看不起,農民伯伯種地多么不容易,冒著風呀冒著雨,費了多少力,都為我一粒米呀,都為我一粒米?!眱焊瓒吚@,節(jié)約記得牢。蘇山小學孩子們厲行節(jié)儉,避免浪費,在暑期開展了主題為“‘米’你世界”的實踐活動。
自己一頓飯能吃多少米?爸爸媽媽每一餐會吃多少米?10000粒米夠你吃幾頓呢?如果家里有吃剩的米飯,有什么方法可以讓剩飯變成美食呢?帶著這些疑問孩子們開展了各具特色的探究活動。
孩子們查閱大量書籍,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也親自動手去數米粒。他們在實踐中了解到自己吃米是小小的一碗,但是在蒸米飯時大米會吸水膨脹,所以小半碗米可以蒸出一大碗米飯。那如何知道自己一頓能吃多少粒米呢?這也難不倒孩子們。孩子們用量杯量出10毫升的米,數完后發(fā)現是400粒,把碗里的米分別以10毫升為單位測量,一共測了9次,就是90毫升,所以一頓飯大約為3000粒米。在探究過程中,孩子們既增長了知識,又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我們吃的香噴噴的米飯,要經歷犁地—育苗—插秧—防治施肥—排水灌溉—收割—打稻—晾曬篩選—脫殼—滅蟲殺菌。這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勞動者的辛勤付出。
那當我們吃不完米飯剩下了,有什么好方法來二次加工剩米飯嗎?孩子們立馬變身為小廚師,想出了很多烹飪辦法。比如說把剩米飯加入胡蘿卜、黃瓜和火腿腸放進鍋里炒一炒就變成了美味的蛋炒飯!再比如說把剩米飯放進飯團模具中壓成自己喜歡的圖案,最后再包上海苔,就變成了可愛的飯團!自己做出來的食物吃起來也更香呢!
“心中有‘尺’,行才有‘量’”。本次暑假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大米的由來,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珍惜糧食,豐富了學生知識文化的接觸面。通過與米相關的美食手作,增強孩子們的勞動體驗,培養(yǎng)學生勤儉節(jié)約、珍惜糧食的好習慣。
撰稿:閆雨彤
審核:周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