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山區馬坡鎮中心小學“小荷”社團讀書分享活動于9月9日在馬坡鎮中心小學報告廳舉行。本次活動由“小荷”讀書社團支攬月老師分享,分享的圖書名為《賁友林與學為中心數學課堂》。作者賁友林,小學數學特級教師、現任教于江蘇省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第三屆“全人教育獎“提名獎獲得者,課標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編寫組成員。曾獲全國小學數學優化課堂教學第五屆觀摩課評比一等獎。
學為中心的教理念是當下很多專家學者寵愛的話題,也是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積極落實課改的堅強核心心思想之一。在小學數學的舞臺上,提出“學為中心”最為響亮的聲音當屬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賁友林老師。
支攬月老師指出:“學為中心”是新時代的教學觀,是一種教學理念,最初是由日本教有家佐藤學教在《靜悄悄的革命一一課堂改變,學校就會改變)中提出的。其主要觀點有其一,教師將工作的主軸引發“交往”和“聯系”,在“學為中心“的教學中,教師的精力應集中在深入地觀察每位學生,提出具體的學習任務以誘發學習,組織交流各種各樣的意見或發現,與學生開展多樣化的互動。其二強調在交往中學習,學校里的學習是在教師的介入下,學生自立地、合作地進行活動,這才是學校中“學習”的本質,其三,強調對話,要實施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應當以在教室里構筑一種新型的關系 為出發點,即讓每個兒童持有自己的課題,相互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筆者稱之為活動的、合作的、反思的學習。
何為學為中心?支攬月老師提出學為中心:包含“學生”和“學?兩個維度;其一,數學課堂上教師關注的重點是“學生”而不是教材,其一,數學課堂上教師應關注怎樣做學生才能“學”的是不是如何“教”的好。
在講述賁友林的成長歷程中,支攬月講到,關于賁老師,如果你認為他只是擅長課堂教學,那就太片面了。賁老師是位相當高產的老師,1990年參加工作以來,共創作了600篇文章,三次榮獲江蘇省數海探航一等獎,僅知網就刊發了348篇文章,教育專著出版6本,平均每年作品高達20多篇。這些數據非常驚人,細數當今中國基礎教育界,很難發現像賁友林老師如此熱愛這片教育沃土,如此精心耕耘小學數學的講臺。是什么原因讓賁老師如此的高產,要知道每年責老師還會在全國進行送課講演,磨課是一件讓人很煎熬的事情,他哪來的精力,哪來的斗志。也許“學為中心”的散育理念是他最初埋下的理想種子。
支攬月說賁老師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這要從最初工作的前十年講起:賁老師師范畢業后,被分配到他兒時就讀的鄉村小學,六個年級6個班,9位老師,180位同學。90年代的農村條件還是相當艱苦的,剛被分到學校時還表現出郁郁不得志,面對鄉村的調散他差點躺平。幸好他把看書當成打分時間的手段,從那以后他讀得一發不可收拾。除去上課、備課,賁老師將所有的業余時間全部用來讀書,每年訂閱各類不同教育期刊高達40份。就是這份執著的閱讀與思考,成就了賁老師的十年磨一劍底蘊。
最后支攬月引用建構主義代表人物布魯納的一句話:“我們教師的目的在于我們應當盡可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學科內容。我們還應當盡可能使學生成為自主+自動的思想家這樣的學生當他們在正式學校教育結束之后,將會獨立地向前邁進”。學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就像一盞燈塔,從小學就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辯證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教育理念真正調動了全體學生融入到真學、能悟、敢講的教學生態環境,長此以往極大提升了孩子的綜合能力。
入行不久,不吝賜教,余下教齡緊追友林先生之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