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課堂”是為發揮中國空間站綜合效益,推出的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結合載人飛行任務,貫穿中國空間站建造和在軌運營系列化推出,授課由中國航天員擔任“太空教師”,以青少年為主要對象,采取天地協同互動方式開展。
眾所周知,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我國航天人員不畏艱辛,勇于攀登、奮發圖強,他們在工作中精益求精,是一支特別能吃苦、能戰斗、能公關的隊伍,如此形成了“航天精神”。
“天宮課堂”第三課10月12日15時45分準時開始,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面向廣大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黃集實驗小學的學生們在班級里通過互聯網觀看了這次特別的“網絡課堂”。
第一個“毛細效應”實驗在現實中有非常多的應用,比如毛巾可以吸水、根莖可以吸水等就是用到了這個原理。對了,那種可以無限循環"喝水"的動物玩具,也是用到了這個原理。
實驗中,浸潤液體在細管里升高的現象和不浸潤液體在細管里降低的現象,叫做毛細現象。其實,在任何一種液體中固定住管子,都會有毛細現象,這是由于水的表面張力有一種想要把水面變平的力,因此會產生一個向上或向下的力。在實驗中可以看到,最細的管子,液面上升很快,旁邊兩個管子液面上升比較慢。和地面最明顯的區別在于太空中由于沒有了重力的束縛,表面張力作用會更加明顯,會驅動液面不斷上升,最終液面都會上升到管頂。
如果是非浸潤液體,比如水銀,那么就會得到一個向下的力。比如在水銀中插入管子,水銀是往下走的。
其中,“水球變懶”實驗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原理是外力施加到水球上,水會發生共振,加入一枚鋼球后,水球固有頻率就會發生改變,相對不容易引起共振。這個原理在生活中也有廣泛的應用,如:在地面上的水里放一個球,水的震蕩也會減緩,挑水時,在水桶表面放一片荷葉,也是用到了這個原理。
太空趣味飲水也是學生們比較感興趣的實驗,實驗中,劉洋拿出一根2米長的管子,將管子的一頭放入芒果汁中,她能喝到飲料嗎?只見劉洋吸了一口,芒果汁就隨著管子注入劉洋的口中。原來在地面上由于重力作用,2米長的管子想要吸水是很不容易的,但在微重力的太空中,僅僅依靠吮吸的力量,就可以很輕松喝到水。
“天宮課堂”的實驗,讓科學走進人心,科普之花綻放,也讓科普課被重新定義,不僅點亮了青少年的航天夢想,也讓“中國故事”在太空宣講,展現了中國科技的力量,極大地增強了民族自信。
通過這次天宮課堂,黃集實驗小學的孩子們更深切地認識到太空的神奇,同時也感受到科學技術的魅力。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發展,空間站的建立,飛天夢的實現,靠的就是先進的航天科技。學生們暗下決心:以后將更加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為未來中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