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青年教師成長的必然路徑。為了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分享閱讀經驗,提升閱讀智慧,2022年10月20日,銅山區張集實驗小學舉辦了青年教師成長共同體弘毅書院新學期第一次讀書分享活動。活動由魏凱主任主持,白佳、丁雨薇、耿雪嬌、魏新璐、周方正、朱從榮、季嫻雯、孟霄幾位老師依次分享了自己的讀書心得。
魏凱主任給大家分享了《微習慣》這本書,這是一本自我管理類的書籍,魏凱主任結合自身案例,鼓勵大家堅持并養成習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天進步一點點,最后“習慣成自然”。生活中最強大的武器就是堅持,因為這是讓行為轉變成習慣的唯一途徑。遠離恐懼、懷疑、膽怯或猶豫, 行動是征服這些消極情緒的最佳武器。
白佳老師分享的《教育的智慧》這本書中提到,參加教育工作需要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帶著這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用心去體會課堂,將學生真正的放在心上。需要我們教師用真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希望,我們要把學生讓在心上,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未來,用心靈去贏得心靈。
丁雨薇老師閱讀了魏智淵老師寫的《高手教師》這本書。“高手”,人人向往,那么,什么樣的教師會是“高手教師”,又該如何成為“高手教師”,鼓勵大家不斷的向書籍習,向身邊榜樣學習,既嚴格又受學生喜愛。使自己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嚴格教師,對學生施加正確的影響。
耿雪嬌老師分享的《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是格蘭特·威金斯的著作。通過對這本書的閱讀,我加深了逆向教學設計的理解。我認為逆向教學設計的精髓在于它的“逆向思維”,逆向教學設計以教學目標為導向,先確立指向目標的評價證據,再設計具體的教學活動。相對于傳統教學設計,這種“逆向設計”可以更深入的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核心部分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的思維習慣、探索能力以及質疑能力的形成。
魏新璐老師帶來的《人性的弱點》一書至今已流傳甚廣,作者卡耐基是中外聞名的人際關系學大師。作為一線教師,我們不僅要擅長與學生溝通,還要和同事友好相處,和家長攜手共育,同時扮演好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在日常的交流中,我們總會面對不同的境況和問題,卡耐基在這本書中講到的如何與人交往,與人交往和贏得他人贊同的藝術,都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如微笑、真誠地贊美別人,談論他人感興趣的事情、不抱怨、不爭辯等等,但是要長期堅持并成為習慣是不容易的事情。克服自己的缺點,要一直與自己的弱點做斗爭。能做到的人獲得成功是因為做到了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
周方正老師分享了《真實性學習》這本書,書中,作者托馬斯·C.默里揭示了,教育工作者如何在建立良好人際關系,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基礎上,通過設計真實性的學習體驗,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學習的力量,真正愛上學習。本書構建了一個能對學生產生積極影響的“個性化和真實性”框架,以此指導教師的教學工作,并幫助教育工作者留下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寶貴精神財富。
朱從榮老師分享的是《道德經》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短短的幾十個字句句珠璣,翻閱詞典古籍后,我頗有觸動:判斷學生的標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不能以偏概全,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我們教授的不僅僅是書本中熠熠生輝的鉛色文字,還要以身作則,在學生的心中撐起一塊天平,幫助其明辨是非。
季嫻雯老師分享了《愛的藝術》這本書,教育的靈魂是愛,塑造美好心靈的力量也是愛。作為教師,僅僅德才兼備,剛柔并濟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需要擁有一顆博愛的心,要學會愛班級里、學校里的每一位學生。教育只有注入愛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教育效果才能達到最佳。
孟霄老師分享的《學問深處是性情》,簡單且詩意的介紹了“語文農夫”黃厚江老師。只窺一斑而未能見全貌,接下來的閱讀讓我對黃老師和他的作文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有了更多的啟發。上學期在作文復習課上指導學生學寫描寫時,我嘗試著模仿黃老師的教法,以學生的原初認知為出發點,根據學情去指導引領,允許并鼓勵學生發表不同見解,讓他們的思想在交互碰撞、充分感悟的情況下,教師伺機指導,引發共生,促成共長。同時,不能忽略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因為我們的終極目標不只是教會學生寫作文,而是讓更多學生成為會觀察、能思考、會表達的人讓他們的思想開出不一樣的花。
書是一道厚重的門,垂青著每一位敲門者,那敲開的門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盡的礦。本次活動為青年教師今后的閱讀指明了方向,為成就更好的自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未來,張集實驗小學會繼續踐行新教育的理念,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讓書香溢滿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