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學常規是對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落實教學常規是學校教學工作得以正常有序開展的根本保證。只有搞好教學常規才能有成功的教育。教學常規培養教師的基本功,決定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體現于教學各個步驟的細節中,空洞地談教學能力是蒼白的,只有用教師的備課情況、作業批改、課外輔導的敬業程度才能說明他們的優秀之處,同時教師的水平也只有在這些常規細節中才能培養起來。現將學校教師的教學常規亮點展示如下:
教學常規內容包括:備課、聽課、評課、作業批改、學困生輔導等。
4月6日林場小學的教師在張校長的帶領下,一起上陣,各顯神通,力爭上好課迎接區里教學視導。
一、備課:一堂好課離不開精心細致的備課,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創新備課、認真反思才有高效。
二、上課:教研活動是教師成長的練兵場,學校用“同課異構”改革教研活動。上課教師在比較中快速進步,聽課教師認真記載、客觀評價,既找優點又說不足才能使上課者和聽課者共同提高。
三、作業:作業是課堂成效的直接體現,既要注意學生正確率還要規范學生的書寫。正確格式:學生作業有時間、次數、整潔度、正確率等,學生做錯的題目用紅筆及時訂正。
四、課堂高效:高效課堂需要老師有良好的組織教學能力,更離不開“三聲”——掌聲、笑聲、議論聲。教學中我們不放過任何一位學生,關心他們,愛撫他們,不讓一個學生掉隊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目標。學校老師利用大課間、午休和放學時間認真輔導學生,分層測試是對后進生轉化的新嘗試。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撥云見日,守得云開見日來!過程是苦的,結果才會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