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三尺講臺育桃李,
一片丹心繪青春。
鶴發銀絲映日月,
丹心熱血沃新華。
書香飄溢的校園最美麗,博覽群書的教師最優雅。作為一名追求進步的青年教師,本期的教師閱讀之星——肖桐老師,熱愛讀書,用閱讀沉淀心靈。她是一名優美的女孩,她的美麗源自她對閱讀的摯愛。讓我們一起看看肖老師的個人風采吧!
個人風采
閱讀名言:
書是隨時在近旁的顧問,隨時都能夠供給你所需要的知識,而且能夠按照你的心愿,重復這個顧問的次數。——凱勒
個人閱讀分享
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心得體會
在中小學勞動教育中,學校應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學校要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因地制宜地開展好各項活動,提高學生的勞動教育觀念,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一、利用校內外資源,開展勞動實踐活動
充分利用校外實踐基地、工業遺址、鄉村田野等資源,通過組織學生參觀勞動實踐基地、參加勞動實踐活動等形式,讓學生切身體驗勞動的艱辛與快樂,進一步認識勞動的價值和意義,使他們在實踐中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二、建設校園勞動文化,發揮育人功能
校園文化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環境,是學生受教育、感染和熏陶的主要渠道。勞動教育要積極構建富有學校特色的校園勞動文化,結合不同學段、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在校園內廣泛開展勞動教育。可以在教學樓走廊、圖書館、實驗室等地方,開辟專門區域展示優秀勞動者、先進工作者事跡,使學生通過身邊的典型人物,感受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接受教育。可以開展“班級小超市”“校園小商店”“家庭小作坊”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勞動并體驗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感受到勞動是人類獲得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途徑,是幸福生活的前提和基礎。
三、組織勞動競賽活動,培養創新意識
學校應定期組織開展勞動競賽,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更多的技能和技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如,開展“我是小小設計師”比賽、“我是小小發明家”比賽等活動,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敢于想象,敢于創新,形成勇于實踐、積極進取的良好品質和精神風貌。
四、引導學生參與家務勞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中小學勞動教育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它既是對學生進行勞動實踐和鍛煉的過程,也是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過程。因此,中小學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使之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在開展家務勞動時,要引導學生從自己做起、從身邊事做起,形成熱愛勞動的良好品質。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公益勞動和志愿服務,并使之成為一種習慣。通過引導學生參與家務勞動和社會公益活動,使他們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是國家的一員,從而強化他們的國家意識和責任意識。
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提升實踐能力
要積極組織大中小學生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學會對自然和社會的客觀認識,提高與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要開展職業體驗活動,鼓勵學生主動體驗勞動和工作崗位,了解不同行業工作的特點和要求,增強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要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教育,讓學生樹立安全意識、安全常識,掌握安全技能。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發展變化、使他們懂得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圖、文:肖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