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不僅能夠充實我們的靈魂,還能凈化我們的心靈。課題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推進課程改革的必由之路,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也是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的重要方式。做好教學研究,必須要大量的讀書。為豐富青年教師的專業素養,提高科研能力,助力教師發展,徐州市云苑路小學“悅云讀書社”第一閱讀小組的老師們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做課題研究的,使青年教師們更快走進科研,進一步認識教學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本次讀書分享活動由王秀云老師主持,分享會上,老師們圍繞如何做課題這一主題,結合自己的課題研究,分享了進展情況,研究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下一步研究計劃等內容,使臺下的老師對如何做課題有了深入的了解。
時代飛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不斷崛起。郭丹丹老師是語文和道德與法治老師,她參與了學校的人工智能課題,作為一個”門外漢“,想作出一些成績來非常困難,但是熱愛閱讀的她讀了很多相關的書籍:各類的人工智能入門書籍、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的倫理、法治、法律類書籍等,就這樣她初步了解了人工智能領域,順利開展了自己的個人小課題《道德與法律在小學三年級人工智能課程中的實踐研究》。
周春宇老師是數學老師,雖然不是專業領域的老師,但自從她參與了學校的人工智能課題,由起初對專業知識的一知半解,到現在小有心得。對于課題研究不斷去學習、研討,也因此有了自己的小課題《小學二年級指向計算思維的人工智能課程啟蒙教學案例研究》。
孫悅老師對《“暢享四季”校本課程下音樂學科延展課程》進行了匯報,她從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方式、教學案例幾個模塊對課題進行了細致的梳理,并對課題階段性的成果進行了展示,為我們探索音樂與自然相結合教學提供了思路。
陳晨老師對《融入兒童哲學的閱讀課程開發與實踐》課題進行讀書匯報,兒童哲學立足于兒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等天然本能,鼓勵兒童通過各種學習方式,用自己的語言去呈現發現世界、發展思維。但兒童哲學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需要閱讀這一個生動形象的載體去展現。教學過程中,把問題創編到故事情境中去,以故事閱讀為基礎,開展主題式的對話式探究活動。當然課程研究的過程中也會存在一些問題,陳晨老師通過閱讀不同的書籍,打開課程設計的思路,為下一階段的課程研究指明了方向。
劉凱月老師作信息化專項《智慧教育背景下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云龍區為例》進行了匯報,她從工作進展、階段成果、存在問題、后續計劃四個方面對課題進行了交流,分享了課題研究過程中的點滴心得,獲得一致好評。
教師的精神成長需要豐富的閱讀滋養,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教育專著閱讀的引領。教師職業的專業性要求我們必須探究教育,必須由“教書匠”向科研型老師轉變,我們將會以此次匯報交流活動為契機,促使教師在學習中汲取他人的經驗,不斷完善自我,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