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的優勢與幸福的心理學學科,它主張充分挖掘人類潛在的建設性的力量,培養人們的積極人格特質,使人們走向幸福。研究表明,積極人格有助于個體采取更有效的應對策略。高年級開始進入自我同一性的探索階段,非常在意同伴的評價,受同伴的影響比較大,而比較反感教師和家長的說教,以團體的形式開展體驗活動,團體互動中生成的內容有助于學生反思自我,獲得成長。
針對學生中存在的抗挫能力差應對挫折方式單一、班級的一些人際互動模式對部分學生造成了較大困擾的情況,何橋鎮中心小學開展了“擁抱生命中的小黒點”心理健康月團輔活動,本次活動由銅山區未成年人指導中心心理咨詢志愿者、學校專職心理健康教師朱紅俠主講,旨在讓學生在活動體驗中受到啟發,從而改善自己的行為方式,發展積極人格特質。
一、熱身活動——按摩操
各個小組的學生起立,圍成一個圓按照教師的指令互相按摩。活躍課堂氣氛,引出課程主題——賦能生命,共同成長。建立團體契約,通過契約的形式確保活動順利開展。
二、主題活動
(一)繪畫體驗:在有一個黑點的白紙上繪畫
教師給每位學生發一張印有黑點的白紙,提問:假如人生的畫布上有一個黑點我們該如何應對,才能繪出我們的精彩人生?請各位同學按自己的意愿在紙上創作自己的畫作。
通過作品分享和提問,讓學生認識到面對黑點可以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有的時候涂掉黑點并不是讓黑點消失的最好方式,豐富的畫面會使人忘記黑點的存在。
(二)繪畫體驗:在別人的畫布上留下痕跡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群體中,無法避免與他人相互影響,我們的人生畫布也會被他人涂上,不同的色彩。同學們體驗影響他人作品的時刻,按自己的心意,在別人的作品上繪畫。
在活動中,大部分學生都能善意對待別人的畫作,教師借此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贏得他人的尊重,形成良好的人際互動。
(三)繪畫體驗:修改被涂改的畫作
教師讓學生把作品還給原創作者,請學生分享看到自己被修改的畫作時有什么感受。
善意待人的同學通常會被創作者感謝。通過分享放大被感知到的善意,強化人際互動中的善意行為;分享自己作品被胡亂涂抹的感受,讓學生認識到自以為是的玩笑可能會對他人造成傷害。再次修改拿到手的畫作,使它呈現出自己想要的模樣,讓學生體驗掌控自己人生的感受,認識到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畫布的主人。
此次活動對培養學生的積極人格特質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學生通過在活動中親身體驗,有所感悟和收獲,對班級后續良性的人際互動也產生了極極影響。在體驗活動中,有些學生會流露出心中的負面情緒,教師應及時關注,既不在課堂上給予過度重視,也要保護學生不會受到二次傷害,課后再單獨跟進這些學生。還有一些學生的作品被惡意涂抹得比較厲害,這些學生可能會產生較強的負面情緒,需要教師在團體中加以疏導。課上,心理教師邀請了心理學知識比較豐富的美術教師擔任活動助手,在活動過程中更全面地關注學生的表現,同時在學生遇到繪畫困難時給予幫助,讓學生認識到積極求助能幫助自己更好地解決問題。
圖片:朱紅俠
文字:郭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