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一卷經典,浸一身書香;讀專業著作,品教育智慧。5月31日,徐州市大黃山中學歷史教研組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讀書分享活動。
周星含老師分享的書籍是明末科學家宋應星編寫的《天工開物》。這本書在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的一課中作為重要知識點需要學生掌握,周老師為了更好的教授學生以及提升自我、拓寬視野選擇閱讀這本名著并在此次活動中分享。
周老師通過講解以及播放視頻,讓我們了解到《天工開物》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被歐洲學者稱為"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它對中國古代的各項技術進行了系統地總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技術體系。對農業方面的豐富經驗進行了總結,全面反映了工藝技術的成就。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
這部讓我們國人引為豪的名著,對大多數人來說還只是熟于耳聞而鮮于目睹。如果只把《天工開物》看成中國科技史的名著,顯然是不夠的,它同時也是中國文化史、思想史的名著。書中說的是"開物",卻貫穿著中國的傳統文化,而其中的一切正是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基礎。
最后,周星含老師談到閱讀這本書后的感想,她說:《天工開物》對農業和工業的敘述讓人敬佩,更讓我驚訝的是古人的智慧。“土脈歷時代而異,種性隨水土而分”,這是蘊含哲學含義的,講述了事物的變化,從土壤到農作物的品種和特性,將隨水土的變遷而改變。古人能認識到這種發展規律,讓我震驚他們的智慧。宋應星的出現,強調了人的作用,贊揚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精神。承載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傳播著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提高了公民的科學素養,培養文化品味的意識,讓我們了解到無論是過往的歲月,還是日新月異的今天,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科學的魅力無處不在。我國教育改革已久,科學之意識已扎根在眾人心中,唯有科學才能引領我國家的強大。
蕭伯納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人可擁有兩種思想。”讀書分享活動通過思維的碰撞將我們的思路打開,讓理論之光照進實踐,更為有效地指導教學。愿我們都能在教育的旅途中與好書相伴,獲取生生不息的成長力量,讓經典中的教育智慧在課堂上綻放魅力和色彩,相信我們的教育也會更加有深度、有溫度!
撰稿:張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