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教書好,先做讀書人。讀書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經之路,為了促進教師的讀書熱情,提升教育智慧,營造書香校園。6月21日,棠張鎮實驗小學舉行了讀書分享交流活動,我們在書籍里相遇,共享文字之美,盡品閱讀之樂。
賈晗藝老師交流的是《核心素養導向的作業設計》,該書介紹了14種類型的作業設計指向達成不同性質、層面的能力素養:單元類作業指向系統性;合作類作業強調合作性;體驗式作業重在體驗性;自主式作業突出自我效能性;創智類作業提升綜合性;主題類作業凸顯創新性;游戲類作業融合趣味性;表達類作業及非正式作業展示自我性;制作類作業體現行動性;跨學科作業培養全面性;探究類作業提升思維;專題類作業融合生活;想象類作業挖掘潛能。究其根本,這些都圍繞核心素養: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展開。核心素養導向下的作業設計要體現“合、真、新、趣”。
史歡老師交流的是《把課堂還給學生——如何構建理想課堂》。這本書以課堂為研究主題,旨在帶領一線教師走進課堂教學改革的深水區,真正實現理念構架的課堂,造就理性設計的課堂,切實解決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促進老師和學生活力的綻放與生命的共同成長。
課堂成全生命,是一種預設,更是一種精彩的生成。課堂引領生命,是一種實踐,更是一種教育的理想。課堂滋養生命,是一種信念,更是一種思想的魅力。理想的課堂,是學生的學堂,更是教師的學堂。唯有如此,才能創建最好的課堂。
潘文聰老師交流的是《做最好的老師》,李老師是那么富有童心和愛心。也正是因為是這樣,李老師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也正是因為這樣,李老師以愛回報愛,從而使教育獲得最終的“成功”。他的教育,“是充滿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讓我們用“心”愛孩子吧,讓愛一路伴隨他們成長。從而實現愛的教育的最終目的,也就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后,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我也希望自己在以后漫長的工作生涯都能多一些愛心教育,也給學生多創造一些感動。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師”!
莊琪老師交流的是《讓孩子學會寫作》,蔣老師在書中講述原來寫作是有技巧的,凡事都要有的放矢,作為教師,我們交給學生寫作的技巧方法,對于孩子來說,在寫作方面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蔣老師在這本書中盡可能不說概念,運用大量的淺顯易懂的有趣實案,告訴老師和家長該如何提高孩子的寫作,書本讀起來并不枯燥乏味,鮮活的案例讓讀者更容易理解。閱讀在寫作中的作用分量重,這是共識,但是蔣老師又在學生要大量閱讀的基礎上,針砭時弊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即寫作是有技巧方法的,技巧方法的運用對學生的寫作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書中蔣老師用14堂作文課,幾乎涵蓋了中小學所有的寫作問題,無論同學們遇到什么樣的題材,都可以找到良好的解決方法。在書的最后,作者感慨寫作的技巧固然重要,但是還有比這更重要的,比如閱讀、旅行、想象力。
翟海鷗老師交流的是于永正的《我怎樣教語文》,于老師提出“語文,不應該講課文,而應該教學生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學習語文必須掌握的、可以終身受用的語文知識、語文方法和語文技能。”同時自己也應時刻記得靜心修好自己的身,守好自己的道,在語文教學的路上追求永恒的本真。還要勤閱讀,勤寫隨筆,只有渾身書香、滿腹翰墨的我們,才能夠將孩子們帶入那個充滿知識、充滿樂趣、充滿詩書芬芳的語文世界。
欲知千載上,須賴古人書。希望教師們能以本次教師讀書活動為契機,養成堅持閱讀的良好習慣,在讀書中豐富知識、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提高素養,踐行終身學習理念,做新時代學習型教師。
掃一掃,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