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如白駒過隙,不知不覺中竇巧翠老師已扎根鄉村小學教育27個年頭。回顧她二十多年來的工作經歷,不管在哪個學校,帶哪個班級,教哪群孩子,她始終如一地保持著認真、踏實的工作作風,時刻用教師的職業道德規范來約束自己、鞭策自己,勤懇敬業,樂于奉獻,為人師表。任勞任怨地在教育的崗位上辛勤耕耘著,默默地奉獻著。
一、 用愛溫暖,規矩方圓
冰心說:“有了愛便有了一切。”作為班主任,她始終全身心地去愛著自己的每一位學生,同時還讓孩子們從她的愛中學會去愛班級,愛同學,愛周圍的一切。她所帶的班級處處充滿溫暖,充滿愛。“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在班級的管理上,她通過加分和減分的方式來約束學生的行為。考核制度精細化,把學生的各項表現用總分來計算,每月評選出班級的“文明標兵”。這樣,學生的很多行為都變成了自我約束,不再需要老師耳提面命地去訓導,既減輕了老師的負擔,又培養了學生的自覺意識。她所帶的班級在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中一直遙遙領先。班級先后被銅山區少工委評為“紅領巾獎章”二星章集體。被徐州市教育局授予“徐州市優秀少先隊集體”稱號。多次被評為區“文明班級”。 她被評為區“優秀班主任”。
二、潛心教學,永不言棄
為了上好每一節課,為了讓學生喜歡她的語文課堂,她精心備課,認真組織課堂教學,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在語文教學中,她注重為學生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升華和靈性的開發。逐步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2018年她接任現在的班級,班級里面有兩個智力殘疾學生,還有一批學困生,在全年級是智力水平最弱的一個班級。面對這種情況,她首先精心研究教材,向課堂的40分鐘要質量。同時利用各種激勵措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地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全面提升班級里的優生率,使優生更優,中等生變優生,后進生不掉隊。她沒有放棄任何一個孩子,一直在用自己的愛心、耐心澆灌著他們。為了提高全班孩子的成績,她把所有能利用的時間都利用起來。在學校她沒有時間處理業務,因為她要兼顧每一個孩子,所以她連課間也不放過,經常走到最需要關注的孩子身邊去輔導他們。即使自己的“三八”節假期也不休息。教她們班美術的劉芳老師說“竇老師,你天天長在教室里了……”所有的業務幾乎只有晚上回家才能處理,精心鉆研備課,認真批改作業……家成了她的第二個辦公場所。每個周末,她幾乎都要抽出一天的時間來處理業務。女兒看到她這樣,心疼地對她說:“媽媽,我真不想當老師,您太辛苦了!”她苦口婆心地一番解釋……在她的辛勤努力下,所帶班級的語文成績在全鎮名列前茅。一起搭班的英語老師王婧說道:“竇老師,你真是化腐朽為神奇,就這群學生,你還能考全鎮第二名,隨便給你一個一般化的班級,你不得次次第一。”成績的背后是多少辛酸的付出,只有她自己心里最清楚。看著孩子們在一天天的進步,她也習慣了這種辛苦……她所教的孩子們也碩果累累,王嘉萱同學在徐州市組織的“講紅色故事,做愛國少年”講故事比賽中獲優秀獎和最具人氣獎,另有30多位同學獲入圍獎。在每學期的“小小數學家”寒假思維營線上答題活動中,她所輔導的學生每次都有二三十位分別獲得了總冠軍、一等獎等多個獎項。自己也獲得了省級“優秀指導教師”獎。在江蘇省“七彩語文杯”書法大賽中,所輔導的學生獲一等獎,她也獲“優秀指導教師”獎。
三、專注科研,努力成長
教科研是教師成長、自我發展的支撐。為了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她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平時積極閱讀大量書籍,并及時總結自己教學上的得與失,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在領導和同事的鼓勵和幫助下,她所撰寫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如何培養文化傳承與理解核心素養》發表在《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所撰寫的《緊扣畫面,洞察古詩美感的表達技巧》《精準指導,讓“習作單元”彰顯最大效能》均在《小學語文教學》上發表。所選課題《基于項目化學習的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導學策略研究》在市級立項,正在積極研究中。她撰寫的論文《用“愛”去感化教育的“頑石”》《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導學的指明燈》均獲區一等獎。在“區優質課競賽”中,她榮獲語文科一等獎。被評為區“教學先進個人”。在“城鄉大課堂”交流活動中所上的公開課獲一致好評。
四、率先垂范,積極引領
除了注重自己的成長,她還熱心關注青年教師的成長,把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遞給他們,所輔導的教師胡敬怡等進步顯著,并在區級各項比賽活動中獲獎。
路漫漫其修遠兮,為了這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為了在教育的沃土上培育出更多的花朵,她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