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提升教學質量的中樞神經,是師生成長發(fā)展的關鍵路徑。為了提高學校教師素質,促進教師業(yè)務水平提升,共研新教育理想課堂的構建,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增進校與校數學教師相互交流學習,使上課教師得到磨練,聽課教師從中受益,從而實現雙惠雙贏。9月20日上午,銅山區(qū)利國鎮(zhèn)府前路小學和吳莊小學數學教師在府前路小學錄播室進行校際數學課堂教學交流活動。
8點10分,活動正式開始,府前路小學二年級張雯老師展示了第一堂課《乘法的初步認識》,張老師通過情景圖讓學生說數學信息,通過”每組有幾只,有幾組,一共有幾只”三句話,讓孩子感性地體會“幾個幾相加”。通過巧妙的板書,比較與聯系,引導孩子說出乘法與加法的聯系:幾個相同加數連加可以寫成乘法算式,并通過例子感知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單。真正體現了乘法的意義和價值。
第二節(jié)課是府前路小學張永玲老師指教的三年級《筆算兩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xù)進位)》,張老師整堂課環(huán)節(jié)緊湊,收放自如,教師引領到位,學生扎實輕松。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學生自主學習,數學語言表達的簡潔性和準確性。放手讓學生試一試,學生親歷學習計算方法的過程,自主嘗試,探討,不僅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還在探索中學會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計算過程是對知識遷移的過程,三位數乘一位數是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順序及算理的遷移,張老師放手交給學生。同時又強調了連續(xù)進位要對進上來的數相加,找到了易錯點。整堂課師生關系融洽,學生積極參與,對于學生精彩的發(fā)言,張老師及時給予贊揚,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樂趣。
第三節(jié)課是吳莊小學張蕾老師指教的五年級《簡單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課堂中張老師借助信息技術的使用,使學生通過觀察、對比,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如何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通過試做、交流、討論等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思考積極性,不斷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中畫一畫、算一算的過程,將自己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想法與組內成員進行交流。通過生生互動,發(fā)現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分割法、添補法。
課后,閆靜、王侃、王巖三位老師分別對三位指教老師的課堂把控、重難點突出、節(jié)奏調整、學生表現、現場氛圍等情況展開點評,并提出教學設計修改建議。
在互動評課環(huán)節(jié)中,聽課老師針對三位教師的課堂進行了互動交流。老師們暢所欲言,對本次課例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都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
此次教研活動,給老師們提供了一個觀摩學習、領悟提高的機會,對提升兩校數學教師隊伍的教學、教研能力,促進學校教育均衡發(fā)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為進一步提升學校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馬厚海
王維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