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講臺,一片凈土育花紅。為保障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驛城實小科學組開展了本學期第二次集體備課活動。老師們針對第二單元內容進行梳理,研討以及部分重點實驗的操作探究。
牛春曉老師首先針對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重難點進行梳理,本單元和我們前面學習的有關地球的物質等內容是不同的,我們無法直觀地感知到地球的運動,必須通過一些地理現象和借助其他天體的視運動來分析推理。由于在地球運動的學習活動中,對知識、邏輯思維、空間想象、探究能力的要求都有所提高,學生學習起來是有一定的困難的。所以在引導學生的探究前須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在引導學生實驗驗證時,主要通過操作模型進行模擬實驗的方法。并強調在動手動腦中去研究、分析、推理引起這些現象的原因,從而了解地球的運動及其規律。本單元也有一些課是運用已得出的結論作為前提,通過操作、分析獲得認識,如“誰最先迎來黎明”。模擬實驗是本單元用得最多的實驗方法。在“地球的運動”的教學活動中,是、、用手電筒代替太陽,地球儀來代替地球,模擬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運動,驗證自己提出的官員晝夜成因的假設。本單元幾乎所有的活動都要通過操作模型進行模擬研究。
徐文涵老師針對于四年級第二單元的內容表示有很多課在我們老的教材也有,有一些內容跟我們現在這個內容看上去是差不多的,看起來這個單元像是老教材兩個單元的整合。但是新的呼吸與消化單元不僅僅是老教材內容的整合,在新的單元繼續關注我們人體結構以及食物營養的基礎上,更突顯了人體和外界的聯系及人體具有進行各種生命活動的器官。這些器官干嘛用的?主要是為了用來跟外界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從而讓們能夠生存得更好,可以說新的單元立更意高、格局也更大了。
楊雨欣老師針對五年級第二單元內容進行梳理,本單元學生需要明確的概念:地球表面的變化是由于地球內部能量的釋放和外部圈層中水、風、生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結果。起始課“地球的表面”引導學生對地球表面的地形有整體認知,并猜測形成原因,過渡課“地球的結構”對地球內部結構及狀態有初步認知,為學習鋪墊內部力量引發的地表變化,回應課“地震,火山,風,水的成因及作用四課時”明確外部力量引發的地表變化總結課單元學習內容的反思、總結,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認知。同時為六年級關于地球的內容做鋪墊。
老師們針對第一單元的教學也同時進行了總結,將課堂上共同出現的問題反復斟酌,討論,尋求很好的解決辦法。并將第二單元有代表性的實驗進行提前操作,提前預設,保證接下來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集體備課不是個人備課的簡單重復,而是個人備課的再認識,再創造的過程,是個人備課的深化和延伸。讓教學質量有保證,學生學習有收獲。希望我們能建立好學科核心素養與學科核心內容之間的關系,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選擇有利于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內容和情境素材,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開展好課堂教學。
編輯:驛城實驗小學科學組
通訊:杜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