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一月,秋意盎然,豐縣梁寨鎮李寨小學開啟研學之旅,依托附近的程子書院文化資源,在文化浸潤下讓學生感受程子書院的文化氣息。了解家鄉,建設家鄉,筑夢未來。追溯在 2000年時,在梁寨鎮程子院附近出土了一塊石碑,石碑上有狀元李蟠親自撰寫的“吾祖籍程子院,程子院者,宋明道先生講學處也,為時未遠,故址尚存”,這塊石碑也就證明了北宋時期的程顥確實在這里講學,并設有程子院。石碑刻于康熙 54 年(1715 年),上面的文章和字都是李蟠親自書寫的,更增加了程子書院的文化魅力和歷史底蘊。
學生整隊進入程子書院正門。正式開啟研學之旅。
【養圣門】
仰圣門兩側的對聯頗有來歷的,和山東曲阜孔廟里的對聯是一樣的,古時程顥程頤兩兄弟是享受孔廟祭祀的,“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所言說圣人就像堯舜一樣有治國之道,像周文王周武王一樣有治理國家的制度,“德侔(mou)天地道冠古今”淺議好懂,兩句都能體現人們對圣人們的敬仰。
這邊是對程氏起源、程氏祖輩的介紹,這張圖片是二程住的舊址,在他們老家河南洛陽,上面的門匾是“希蹤顏孟”,據說是皇帝親筆賜寫的。
這是程氏的家譜,有興趣的,特別是程氏家族的可以多多關注。
入館參觀
程氏族譜講解
程子家訓研讀
后記研學
④心理分析模塊(強調廉政理念的重要性)
黨風廉政建設事關民心向背,廉政文化館旨在宏揚二程清廉為官、大公無私、摒棄私欲、修身齊家的理學文化,倡導大家做一個有高尚道德的人,做一個有仁愛之心的人,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做一個清正廉潔的人。學生在廉政館深受教育,社會的風清氣正也是未來社會公民的核心素養,人民有信仰,國家才會更有力量!
【圣賢殿】
圣賢殿內是三位圣賢的雕像,中間是至圣先師孔子,兩邊是程顥程頤兄弟,為什么會把程顥程頤和孔子放在一起呢,其實程顥程頤一直是享受孔廟祭祀的,由此也可以看到程顥程頤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大家抬頭看“萬世師表”這四個字,也是大有來頭,“萬”是顏真卿的字,“世”是黃庭堅的字,后面的“表”是蘇軾的字,老師的“師”當時沒有找到合適的字來相配,于是還專門組織了一個書法大賽,邀請來的都是咱們江蘇尤其是徐州地區的書法大家,寫好后字在上,名字在下,就這樣才評選出來一個合適的字,后來一看這位書法名家的名字,是咱們徐州師范大學的王聿藩教授。
如沐春風圖
如沐春風圖講的是說學生們聽程顥講課就像如沐春風一樣,我想這幅畫也是告訴我們程氏兄弟桃李滿天下的原因之一吧。
孔子問道圖
孔子問道圖,描畫的是孔子向老子請教問題的情景,這幅圖片告訴我們像孔子這樣有學問的人尚且時時向他人請教,我們現在的人更要謙虛求學!
理學館門匾“天道”,理學是以探討“義理”、“天命”為主要內容的學說。認為先有“理”后有“氣”,然后再有的萬物,認為我們的一切行事都要遵循天理、天道。如果個人欲望太過分就是違背了天理,“理” 用現在的話來說,也可以理解為規則,理學認為,通過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可以達到認識真理的目的(致知),這就和我們現在的科學研究的理念很相似了,通過科學分析,得出科學結論,也就是理學中所說的格物致知。
其實自安史之亂以后儒家學說一落千丈,到了五代,更是每況愈下,一直到了宋朝,經過許多學人特別是理學家們的巨大努力,所以才得以重新振興。可以說理學是先傳承了儒學,然后又發展了自己的理學。對儒學起到了一個傳承發展的作用。他們都意在教育人們以規則修身、以規則做事。
徜徉其中可以看到四個字“希蹤顏孟”,這是皇帝賜給他們的字,贊揚二程達到了顏子(即顏淵)和孟子的水平,可以和顏子孟子并列。大家這邊可以看到他們比較有名的四大弟子,這里就有楊時,有個成語叫“程門立雪”,說的就是楊時尊師重道的故事,在前面家世館中提到的古時徐州司法局局長就是這個楊時。這邊是朱熹,朱熹是程顥程頤的第四代弟子,他后來將理學發揚光大,被后世與二程一起稱為“程朱理學”。
【碑廊】
碑廊,是當前咱們徐州地區最大的碑廊,這里都是些名家書法,整個碑廊可以欣賞蘇東坡、米芾等人的字跡。在碑廊里可以與千年的書法大師來一次心靈的藝術對話,豐富學生的文化給養。
在服飾館里,服飾融入了漢服元素,讓學生可以穿越千年,和古人來一次服飾的對話,了解千年來服飾的變遷,和文化的傳承。
【狀元館】
在狀元館還展示的是一種廉政文化,廉政文化怎么體現呢?李蟠是在 43 歲時中的狀元,第二年皇上讓他幫助國家選拔人才,讓他任主考官,這時候就有許多考生向李蟠送銀子行賄,但李蟠堅持自己的清廉,一心為國家挑選有賢能的人而拒收賄賂,因此招致了一些人的恨意,他們便合謀陷害李蟠,康熙皇帝聽信了別人的讒言,便將李蟠發配到沈陽。雖然后來皇帝意識到李蟠是無辜的,再三請李蟠復出,但是李蟠有他自己的追求,并且受家族的影響,不愿意再為清朝出力。因為李蟠的爺爺是明朝遺民,當時已經將全家搬到了徐州戶部山上居住,爺爺和父親對清朝滅掉明朝時殺害了很多無辜百姓很有偏見;再加上李蟠在仕途上經歷的大起大落,也就無心仕途。后來李蟠母親去世后,李蟠以守孝的名義就長期回到了戶部山居住。雖然我們感慨李蟠一身的狀元才華沒有在歷史上留下大刀闊斧的濃重色彩,但是他能拒絕高官厚祿、淡泊名利的個人品格,也同樣值得我們今人欽佩。并且李蟠定居徐州戶部山后,也為我們徐州做了很多事,徐州府志的很多資料據說都是李蟠幫助搜集提供的。
【狀元碑園】
墻上也都鑲有歷史文物,“恭桑敬梓”,也是對我們后人的教育。出土的石碑了,石碑上的文字刻于康熙 54 年,是狀元李蟠親自書寫的《七公墓表》,大家看這里的文字“吾祖籍程子院,程子院者,宋明道先生講學處也。為時未遠,故址尚存。”可以說這塊石碑驗證了程子書院北宋時期就有了,所以我們復建了這一歷史遺跡,希望能繼承古人的文化,供后來人能夠不斷學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