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隨幼兒視角,生發精彩課程;做個“有故事”的老師,為進一步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精髓,扎實推進幼兒園課程工作,進一步提升教師對幼兒園課程故事的認識,智慧捕捉幼兒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機,優化教師課程故事的開發、組織與落實能力。何橋鎮中心幼兒園于2023年11月7日中午開展了“如何撰寫幼兒園課程故事”園本研討活動。在分享與研討的思維碰撞中,提升理念認知。
本次教研活動由胡蒙園長擔任主持,活動開始,胡園長指出:一日生活皆課程,在幼兒園里,一個游戲,一片樹葉,都有可能成為孩子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當我們俯下身來,傾聽孩子們的童言趣語,就會發現課程故事在我們身邊悄然發生。
研討活動開始前,所有教師針對如何撰寫幼兒園課程故事進行了深入思考并完成任務單。
接下來,胡園長提出問題并引導老師們共同探討。
課程故事是什么?
小中大年級組長就自己的理解分別發表了自己觀點。
王老師:課程故事是課程軌跡的記錄,是幼兒言行的再現,是幼兒發展的分析,是教師成長的載體,是家園聯系的橋梁。課程故事是一種通過故事來傳遞知識、啟發思考的教學方法。它通過故事情節的有趣、生動和富有感染力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張老師:幼兒園課程故事是幼兒教師以講故事的形式記錄自己在教育實踐中發生的真實、鮮活和發人深省的課程事件。
楊老師:課程故事是一種教育方式,它通過講述故事的形式來傳遞知識和價值觀。
胡蒙園長總結:課程故事是課程痕跡的記錄,故事往往是講述一段往事,故事會追求情節的連續性,是幼兒言行的再現,課程故事里呈現能影響課程框架的言行,課程故事里顯現能引發生成性的言行。
課程故事怎么寫?
隨后,胡園長又帶領老師們探討了“課程故事從何而來?平時你是如何進行內容的選擇的?課程故事如何寫?等一系列問題。
針對課程故事的實施,老師們提出一些困惑:“內容形式單一,主題不明晰,內容連貫性不強”。基于老師們的困惑,胡園長利用案例分析的形式與所有教師分享課程故事每個環節的要點,課程故事撰寫的基本框架,通過對比課程故事與游戲案例的異同,找到撰寫課程故事的要素,提高對課程故事的認識。
經過共同探索,老師們最終得出結論:課程故事應當具備真實性、故事性和反思性,可以用音頻、視頻、圖片等形式呈現,并不拘泥于一種載體,也可以混合多種形式。課程故事主要包括三部分:活動的緣起、具體活動的內容、總結與教師的思考等。
撰寫課程故事應注意哪些事項?
老師們認識到圖片的選擇和使用,需要圖文并茂,圖片與課程故事內容匹配,活動前后照片對比凸現進步,拍照時要有幼兒主角的意識,精選代表性、趣味性的對話。
胡園長著重強調教師反思的重要性,主要反思活動的優點和不足,尤其是要深刻分析導致一些活動缺陷的原因,并給出進一步優化的對策,通過自我反省,教師發現自己的專業成長,鼓勵自己不斷進步,發現自己還有待提升的空間,根據自身提出成長策略。
案例分享,優化問題,現場分組研討。老師們從幼兒視角出發,追隨幼兒興趣,挖掘教育資源,以偶發事件、熱點話題為課程實施的切入點,生成課程故事。
幾位老師分別從活動緣起,故事的展開,反思與感悟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詳細地敘述與深刻的反思,以現場解說的方式與大家進行分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針對課程故事的環節創設和發現的問題,各年級組老師進行了分年級組的研討,并在研討后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本次教研活動的開展,提高了教師對課程故事的理解、反思和評價的能力。今后我們將更加重視幼兒的興趣、需要、感受和體驗,在一日活動和生活中開發課程,與幼兒共同演繹生動且美妙的課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