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4個中國記者節來臨之際, 11月8日下午,徐州市小海燕記者團求是小學分團在學校多功能會議廳,開展了以“我向老記者學筆力,和‘新聞’個約會”為主題的“小海燕”訪老記者于學強爺爺活動。
徐州市小海燕記者團總部主任陳曉、指導老師丁修武,小海燕報主任編輯梁蘇國,求是小學黨支部書記田永軍、副校長王萍、大隊輔導員孫耀和60余名“小海燕”參加了活動,活動由陳曉主任主持。
小海燕記者團向于學強爺爺致以節日的祝賀,并為他佩戴了鮮艷的紅領巾。“展翅搏擊風雨,迎接時代大潮!”在小海燕記者團指導老師丁修武的呼號聲中活動開始。徐州日報原主任記者,78歲的于學強爺爺介紹了記者節的來歷,做記者的經歷、感受與成就,他鏗鏘有力地說,今年記者節的主題是:“守初心擔使命,致敬‘趕路人’。”記者節我與小記者交流很感動,大家共同向新聞界的老前輩學習、致敬,記住中國歷史上有貢獻有影響的新聞人,如梁啟超、劉煜生、張季鸞、邵飄萍、黃遠生、鄒濤奮、胡喬木、范長江、劉白羽、魏巍等,于老提起這些前輩們,眼中帶光,聲中有情,激動感慨,讓在座的小記者們無不被于爺爺飽含深情地講述所觸動。
于爺爺繼續說,做大記者是從小記者成長起來的,我上學時,學校開展征文活動,我寫了一篇“可愛的家鄉青島”文章,榮獲一等獎,發表在校報上,破格錄取為學校記者團,成為一名光榮的小記者,在記者團鍛煉成長,經常參加記者團活動,發表了許多文稿,為我做大記者做了鋪墊。由于基本功不錯,成為黨報的一名大記者,在徐州日報擔任過政文部、社會生活部。科教文部主任,有30多篇新聞作品獲全國、省、市好新聞獎,發表各類文學作品200余萬字,出版各類文學書籍十余部,獲獎作品和代表作《跨世紀的跡》、《回望故鄉》、《船工的心靈》、《鯤鵬賦》均受到讀者的喜愛和歡迎,是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徐州市紀實文學研究會會長。幾十年記者生涯,不管風吹雨曬,刮風下雨,再苦再累,要面對基層,面對百姓,讓作品接地氣,有溫度,帶力量,忙著充實忙著快樂,始終堅守擔當使命,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宣傳徐州在所不辭,甘愿奉獻。于爺爺飽含深情地講述了他做記者的經歷、成就、感受......字字鏗鏘,
提到小海燕于爺爺驕傲地說,徐州市小海燕記者團建團初期我就采訪過,在徐州日報做過重點報道,小海燕記者團成立于2000年6月1日,現有50個分團2500余名“小海燕”,你們是一個很優秀的學生文學社團,采訪過許多名人,受到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在淮海經濟區甚至在全國都小有名氣,小海燕記者團在課余時間,走向社會,堅持新聞采訪活動,走遍了大江南北,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提高了寫作水平,鍛煉了體魄,為你們將來走向社會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我為小海燕記者團在新聞實踐征程中取得的豐碩成果,感到由衷的喜悅,祝你們不斷成長,展翅飛翔。
于爺爺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從事新聞工作三十年榮譽證書、第一個記者節紀念章。向小海燕記者團贈送了特意放大的一張作品集錦照片,以及出版的書籍。小海燕記者團向于爺爺贈送了徐州市關工委出版的《紅色故事》書籍和小海燕報。宣讀了為小海燕記者團的祝詞:愿小海燕記者,像勇敢的海燕那樣,迎風破浪,展翅翱翔!
小記者們紛紛提出自己的好奇與困惑,與于爺爺互動交流,于爺爺我們采訪需要哪些細節,怎樣采訪、有哪些步驟,應該讀哪些書,怎樣克服采訪時的尷尬和羞澀心里,怎樣提高寫作技巧等等,于爺爺回答小記者的問題深入淺出,受到小記者們的熱烈鼓掌和歡迎。小海燕記者們紛紛表示,要以于爺爺老記者為榜樣,學習老記者身上那一份堅守和擔當,在平日里勤動腦,勤動口,勤動腳,勤動筆,做學校的宣傳小使者,努力成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新時代好少年,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小海燕記者團總部主任陳曉最后說,在24個中國記者節里,我們很高興地采訪了徐州市的老記者、名記者、大記者、資深記者,與于爺爺深情交流互動,采訪的很成功,讓我們受益匪淺,我們小記者要向大記者學習,做不怕吃苦,有理想敢擔當的“小海燕”,在社會大課堂的廣闊天地里,搏擊風雨,展翅翱翔,好好學習,快樂成長,長大做一名向于爺爺那樣的大記者、名記者。
采訪結束,小海燕記者們緊緊圍在于爺爺身邊,留下了快樂而難忘的一瞬間,于爺爺對孩子的熱愛與自豪溢于言表:爺爺老記者和孫輩“小海燕” ,歡度第24個中國記者節,挺有意義哦!
徐州市小海燕記者團總部:陳曉 丁修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