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界,讀書是一種必備的素養,它既能幫助教師們提高專業素養,豐富教師的文化底蘊,又能拓寬他們的視野。11月27日,銅山區漢王實驗小學“知更鳥”書友會開展交流,本次的分享者是劉穎老師,她分享的書為《兒童的人格教育》。
劉老師說教育教學中,常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學生:有的經常不完成作業;有的故意擾亂課堂、在課堂上有說不完的話;有的屢屢惹是生非,惹得同學反感;有的屢屢違反校紀校規,小錯不斷等等。這些學生就是人們常說的問題學生。遇到這樣的學生,班主任和任課老師都感到很棘手。每當這些問題學生“犯事”的時候,老師的處理方式動輒是一頓“暴風驟雨”般的批評,或者是一通冗長的簡單說教。說實話,很多時候,我自己也是這么做的。讓老師們痛苦和困惑的是,這種做法收到的效果微乎其微,有時這個學生今天剛被批評完,很快第二天又犯了別的錯誤。如此循環往復,似乎進入了一個怪圈。
讀了阿德勒的'《兒童的人格教育》一書,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兒童的許多行為,只是在探索超越自卑的道路。每個兒童都會追求優越感:健康的兒童通過正當的途徑追求優越感,問題兒童則用不正當的畸形的方式追求優越感。解決問題兒童的問題,要防止簡單的訓誡和長篇累牘的道德說教,應該從兒童的整體人格入手,檢查兒童理解事實以及做出反應的方式。優秀的教師會洞察兒童追求優越感的方式,引導孩子反思并改變錯誤的方式,逐漸走到正確的道路上來。
這次讀書分享活動不僅讓教師們收獲了知識和智慧,還激發了他們對于教育的熱情和信心。他們將把所學到的知識和經驗運用到日常教學中,努力為學生的成長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教育環境。
編輯:賈馨婷
審核:孟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