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三度教研
一度教研:指導老師聽評課
二度教研:同組老師聽評課
02課堂展示
本節課注重學生的課堂活動。學生經歷摸球、摸牌等活動及其分析過程,感受簡單的隨機現象,理解可能性和可能性大小的含義;感受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原因,體驗隨機事件,感悟隨機思想。學生主動參與摸球、摸牌實驗,通過實驗結果分析,感受隨機事件的趣味,逐步形成研究問題的興趣;在與同學的合作交流中發展相互合作的態度和意識。
關注學生獨特體驗,精心預設,是互動性教學的前提。精心設計預案,為學生“生成性資源"的重組留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
張老師應對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從多方面進行預測并準備應對策略,在課堂上生成相關問題時,能夠及時靈話合理調整教學預案。
給學生開放的發展空間,形成師生積極有效高質量的互動,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
注重延伸,創造持續性生成。數學的學習不僅僅只是課堂的教學,新課標十分強調體驗探究,體現親歷的教學策略。
在接下來的主題教研中,四年級數學組宋揚老師以關注學生獨立體驗,構建互動性課堂為題,各組老師結合課例進行研討。
一年級的趙明潔老師說:“張老師借助摸球游戲,讓學生參與探索可能性的過程,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初步認識確定事件和不確定事件,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出“可能”、“不可能”、“一定”來描述事件發生的情況。緊接著是摸牌游戲,學生們先猜測、表達,接著小組合作進行游戲探索,根據結果交流歸納,初步感受隨機事件發生的不同結果。練習環節,結合實際生活,感受可能性在生活中的應用。在教學中,張老師為學生創設了具有啟發性的教學情境,大膽放手,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實踐、探索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二年級李瑞老師說:“本節課張擎老師面對可能性和可能性大小的教學中,針對可能性雖然在生活中常見,但在本次課中需要把可能性抽象出來這樣的難點,她引領學生通過大量的觀察、猜測、實踐、探索與交流,幫助學生確立不確定這一觀點。整節課結構完整,輕松有趣,充分展現出學生為主體的課堂。”
三年級王艷秋老師說:“張老師精心設計游戲活動,通過一系列的數學游戲活動,豐富了對可能、不可能、一定的現象的親身體驗,整個的教學過程成為游戲-猜測-體驗-推想-驗證的學習過程,課上學生學習氣氛活躍,學生學習很有興趣,知識掌握牢固。”
四年級王夢薷老師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感興趣,才會全神貫注,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張老師儀態大方自然,富有親和力;板書優美,條理性強;語言精煉;能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化繁為簡,活躍課堂氣氛;不僅如此,老師更是善于鼓勵和表揚學生,對于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了及時的肯定。”
五年級徐艷麗老師說:“本節課張老師準備充分,組織有序,課堂中大膽放手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學習新知識,充分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多種多樣,能夠在摸球游戲中提出各種猜測并加以驗證,學習效果很好。”
六年級李芹老師說:“張老師,讓學生經歷摸球過程,發展學生的數據意識,感悟隨機性。巧設核心問題,引領深度學習發展關聯性。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經歷思維進階,學會概率眼光,享受趣味性。”
最后關主任總結說到:本節課通過各種游戲活動讓學生體會有關可能性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課堂知識掌握較好,另外需注意課后習題的練習與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