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開展兒童哲學性閱讀活動,發展學生的思辨性思維,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使其在未來生活中能夠主動地“為自己思考”,并“尋找自己的意義”,徐州市云苑路小學六年級語文組以“在思辨中感受文學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為主題,以《窮人》為課例研討,開展了一場迸發著思維火花的三度教研活動。12月12日上午,由丁成興老師和六(2)班的學生們一起進行了第三度教研課的展示,魏群校長、張艷萍副校長及全體語文教師參加了此次活動。
一度教研
陳雨晴老師以復習導入,出示按小說三要素進行分組的詞語,檢查認讀之后,讓學生借助三組詞語將故事的大致內容說明白,然后以“旁觀者清”的情境引發學生思考“桑娜該不該收養兩個孩子”這個問題,這是學生思維活動的第一次展開。之后陳老師以“走進良心胡同,探尋人物心路”為主任務,引導學生進行“忐忑心理之析”和“不合理言行之探”兩個子任務的學習,通過研讀文本、小組合作等方式,尋找文中支撐觀點的證據,剖析其背后的原因,讓學生在尋找證據和表達觀點中歷練、完善思維,深刻感受作家列夫·高爾斯泰表達的高妙和主人公桑娜的優秀品質,從而進行“窮與不窮之辨”,進入更深層次的思考。課后,六年級祖老師針對一度教研課例出現的不足積極研討改進措施。
二度教研
二度教研課中,劉麗老師以“取舍得當,長文短教”為主導思想,對一度課例設計進行了取舍和創新,圍繞核心問題“窮人不窮”,引導學生探究人物背后的心理和言行:先圍繞桑娜這個人物,聯系上下文自主閱讀并品讀環境描寫,整體感知了人物的勤勞、善良的形象。而后,再緊扣描寫人物心理和對話的語句,深入體會桑娜身上的人性之美。并將對西蒙的心理活動描寫的小練筆置于課中,能夠學有所練,感受列夫托爾斯泰對人物心理的描寫。最后以一個問題“窮人真的窮嗎?”引發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從而達到情感價值觀的教育目標:擁有人性之美比擁有金錢更“富有”。美中不足的是PPT的字體在16進制平臺上顯示的太小,學生對于西蒙心理活動的描寫分享時間太少。
三度教研
丁成興老師的這堂課教學環節更加清晰,共分為五個板塊:第一板塊“窮人的故事”,認讀詞語,梳理故事;第二板塊“窮人真窮”,通過課前預留的16進制作業,使學生直觀感受窮人的物資匱乏;第三板塊“窮人不窮”,啟發學生抓住文中的一些細節描寫體會窮人身上的一些珍貴美好的品質,如人物的心理描寫、環境描寫等,從而得出“窮人不窮”這一觀點,他們是真正內心富裕的人;第四板塊“發現財富”,通過思辨題目用“窮人”好還是“可憐的人”更好,使得學生對這篇小說的情感得到提升;第五板塊“拓展延伸”,布置課后作業,拓展列夫·托爾斯泰的其他小說作品,全班共讀,將課堂延伸至生活,小練筆“我手寫我心”。
反思與研討
展示課后,張校長帶領全體語文教師開展觀課研討。首先由丁成興老師就本堂課分享了課前的設計思路、課堂實施的感受及課后的收獲與反思,同組的五位老師也分享了自己對三堂課的思考。劉駿文老師認為課堂中的思辨性任務具有多樣性,讀、思、說、寫相結合,由淺入深地把握課文主題,并對學生回答問題時的表達提出更加細致的要求,如抓住所讀語句中的關鍵詞發表自己的感受,而非整句或整段的文字。郭婷老師肯定課后作業中的小練筆這一設計,這與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進行了有效地連接,為之后的學習做了更好的鋪墊。崔冰瑩老師認為仿寫西蒙臨死前的內心獨白,不僅是課堂中的活學活用,還使學生在仿寫中發展思辨性思維,更深刻地體會兩個母親對孩子的愛。
其他各年級組老師也從不同角度發表了自己的觀課感受。五年級組朱夢其老師從單元主題出發,分享了自己對小說和這篇課文的理解,認為激發學生閱讀小說的興趣十分重要,在此基礎上學習小說才能更好地感受小說的魅力。四年級組王慧云老師關注到本次教研主題“發現意義”,認為對主人公桑娜的心理應該再深入挖掘,剖析其背后的多重原因,這能夠更好地感受生命的意義與人性的光輝。陳晨主任和三年級組鄭雅婷老師則認為對課上文中的環境描寫關注不夠,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表現思想主題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最后,張校長從“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角度對丁老師的這堂展示課做出評價,緊扣教研主題,主線清晰,重點鮮明,是一節充滿語文味的課堂,也存在一些不足,老師在范讀時要再入情入境一些,心里的矛盾再激烈一些,學生的朗讀會更進一步,另外給學生充分表達的機會,老師不要代替學生總結,可以讓學生結合板書進行總結性表達,這會使學生對“窮人不窮”理解更加深刻。
研討結束后,一些未能發言的語文老師也在語文教研群中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表達了自己的聽課感想,在思想的碰撞與交流中,梳理經驗,共同提升。
山高自可登臨上,水深不妨涉足知。帶著本次教研的學習成果,徐州市云苑路小學的語文教育者還需在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實踐、共研共學、感悟提升、齊步前進,為實現高效課堂教學改革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