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就在兒童的生活里,就在兒童的行動里,就在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幼兒園一日生活皆課程,一個游戲、一個話題,甚至一片樹葉、一塊石頭,都可能成為孩子們津津樂道的話題和探索的活動。當我們俯下身,傾聽孩子們的童言趣語,課程故事就在我們身邊。對此,銅山區(qū)大彭鎮(zhèn)第二幼兒園邁出了班本課程的研究的第一步。
經過各位老師的共同審議,確定了每個班級班本課程的主題。
為了進一步推進幼兒園班本課程實施經驗,提升教師創(chuàng)設和實施課程的能力,全面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精神,幼兒園利用“走出去”的方式,學習相關經驗和成果,幼兒園李騰飛、陳雅瓊兩位老師參加銅山區(qū)“市級課程游戲化領銜園”開放觀摩活動后在園將經驗分享給大家。
經過兩個月的課程開展,大家都有了階段性的成果,12月20日中午,教師們分享了自己的課程故事。
高鐵,是中國重要的一類交通基礎設施。大二班班的小朋友隨媽媽一起乘坐高鐵去迪士尼樂園游玩后,和小伙伴們分享了自己的乘坐高鐵的經歷而延伸出的班本課程《高鐵來了》。
幼兒園午餐中“醋熗綠豆芽”一菜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孩子們對此充滿了好奇,紛紛跑過來問老師:“老師,豆芽是怎么生長出來的呢”,“老師,豆芽在土里生長的還是在水里生長的?”“老師,豆芽是長在樹上的嗎?”……孩子們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此開展了生成活動《豆芽成長記》。
“老師,我吃的這個玉米是黏黏的,這是什么玉米啊?”、“我見過老家的玉米,都是一粒一粒的。”、“我還吃過烤的玉米呢?”、“玉米是長在哪里的啊?”有了問題,孩子們便有了走近玉米的興趣,班本課程由此展開。
紙牌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東西,它的內包含形狀、顏色、數(shù)字、大小、多少、規(guī)律等要素,放在幼兒園它就變成了孩子們的游戲材料,激發(fā)孩子們對數(shù)字,圖形的探究興趣。
孩子們知道不注意手部衛(wèi)生是不好的,但臟這個概念很廣,而細菌這些孩子們耳熟能詳?shù)拿~又比較微觀,肉眼觀察不到,所以中四班由灰塵這一常見的形象開展生成課程——《衛(wèi)生大作戰(zhàn)》
每次分享活動,都是智慧與思維的碰撞,老師們在分享和交流中提升了課程統(tǒng)領、推進、反思、總結的能力,更加理解“兒童本位”“課程中心”的課程建設思想。
最后園長給大家分享了《葉小紅:對幼兒園“課程故事熱”的解析與思考》這篇文章,讓大家對于課程故事的認知更加清晰。
通過審議及分享活動,教師能更好地從幼兒的成長需要和興趣點出發(fā),依據幼兒已有經驗,發(fā)現(xiàn)、探索、開展生成課程。從而讓審議成為了支持幼兒深度學習的推手,課程故事成為幼兒成長的有效載體。課程故事是關于生成課程實踐的有意義的敘述,有思考的聆聽和闡釋在根本上便是對生成課程的反思和探究。作為一種敘事研究,課程故事分享不僅可以體現(xiàn)幼兒的學習過程,也可以讓教師在重溫教育經驗、體驗教育過程、發(fā)現(xiàn)教育意義的過程中不斷成長。因此,借助課程故事,既見證了幼兒與教師的發(fā)展,也促進幼兒與教師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