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是幼兒園的“隱性課程”,對幼兒的身心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可以運用各種感官去體驗、觀察、操作、思索、發現、創造,在潛在的學習環境中不斷汲取養分,發展思維。鍛煉能力,從而促進智能發展,為了促使幼兒園環境更好地發揮教育的作用,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快樂成長。本周,幼兒園有幸邀請到了江蘇師范大學劉劍眉教授蒞臨幼兒園,開展幼兒園班級區域環創現場指導活動。
實地查看
劉教授分別走進小、中、大三個年齡階段的班級區域,近距離給予最詳細的指導,對于各班班級環創指出了不足之處,并指出相對應的建議:本著讓每一處環境都說話的原則,在創設區域環境中我們要做到“序、美、趣、意”。
首先,環境布置和材料投放要有序。其次,環境布置要美觀、和諧。最后,環境和材料要充滿童趣,能夠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主動去感受、探究,比如彩色毛球不僅可以放在美工區,還可以放在益智區,孩子們可以數一數,分一分等等,教師要明確環境和材料的教育意義,能使幼兒在感知和動手操作等活動中受到正面的影響。
分析研討
在實地參觀后,各班教師就環境創設中的困惑和疑難點向劉教授請教。
劉教授指出所有的空間環境都是為了發展孩子的能力,要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特點,創設適合幼兒的學習環境,同時教師還要明晰自己在游戲中的角色定位,思考如何促進孩子在游戲中的深度學習和課程與環境之間的緊密結合,并且針對中大班老師提出的“如果最大化利用空間布置環境”劉教授建議讓孩子參與規劃、設計、布置與美化,讓孩子充分與環境發生積極有效的互動,使幼兒的主體性能夠得到發揮,讓每個環境會說話,每個環境都能與幼兒互動。
教師感想
肖老師:
“我們為孩子創設一個有效的支持性環境,我們可以從兒童視角對課程環境進行全面、理性、專業的審視,關注孩子的經驗,做屬于孩子自己的課程環境。讓我們看見兒童、發現兒童是有能力的學習者、有創建的表達者。”
職老師:
“在課程環境創設中,注意“留白”。讓更多的空間留給孩子,讓孩子真正參與到環境的創設之中,發揮環境的隱形價值。正如讓每一面墻壁會說話,讓每一面角落能育人,讓無聲的環境變成有聲的教育。”
李老師:
“讓教育潤物細無聲地浸潤孩子的童心,讓創設的價值真正體現在兒童的發展之中。老師們要努力成為追隨者,和孩子一起體驗、創造、成長,讓孩子成為課程真正的主人,讓環境為教育助力。”
區域游戲是幼兒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對區域游戲的研究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作。此次專家高屋建瓴的指導,為我們指點迷津,答疑解惑。我園將在游戲之路上深入實踐、不斷探索,讓理論落地,讓游戲開花,讓區域活動真正成為幼兒成長的搖籃,真正實現幼兒在游戲中發展,實現師幼的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