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山區馬坡鎮中心小學“小荷”讀書社讀書分享活動于1月8日在馬坡鎮中心小學報告廳開展。本次活動由“小荷”讀書社冉遲老師分享,分享的圖書名為《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作者是郭建龍,鷺江出版社出版。
冉遲老師談到整本書閱讀的總體表述:該書以中國歷代王朝為經,以現代經濟學理論為緯,上至秦漢,下至晚清,詳細梳理長達兩千余年的中央帝國的財政制度之流變,分析歷代財政制度之得失,力圖從田賦制度、貨幣制度、官營經濟三方面說明中國傳統政治之興衰與帝國財政狀況密切相關。
冉遲老師說,曾經作為學生的他只從表面意思上了解王朝的更替大多是農民起義,死記硬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句話,而這本書則更深層次的揭示原因——王朝財政的崩潰。無論是土地公有制度、壟斷貨幣發行還是鹽鐵專營,都是政府統籌財政的手段,當稅收不足以養活龐大的官僚機構時,政府就會想辦法開辟新的方法來獲得收入,這也是為什么每個朝代都有變法存在。例如書中所提到的漢武帝的“鹽鐵專營”、唐太宗的“均田制”、宋神宗的“熙寧變法”、萬歷年的“一條鞭法”等,都在試圖增加古代中央帝國的財政收入。
冉遲老師指出,古代變法中這些歷史人物都付出了自己心血和精力,他們的命運跌宕起伏,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在故事中感受人物品格。比如宋仁宗時期范仲淹發起宋朝的第一次政治變革。這場曇花一現的變革,點燃了年輕王安石心中變革的火焰。王安石的變法包括青苗法、免役法、農田水利法、將兵法,擴大茶鹽專賣等十多項措施。這些措施抑制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土地兼并,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高了軍隊的戰斗力。王安石變法使得宋朝一度扭轉了統治危機,積貧積弱局面有所改變。可惜王安石主持的熙寧變法最后以失敗告終,王安石被罷相后,在金陵郊外半山園,居住長達十年,此時他寄情山水,也寫下了很多詩,六年級上冊第18課古詩三首中的《書湖陰先生壁》一詩就是王安石在此處所寫,此時的王安石不再是政治家,而是隱居田野的詩人,“一水護田將綠繞,涼山排闥送青來”表達了自己對山水田園生活的向往。教師在古詩教學中可以將歷史人物的悲歡離合與詩句緊密相連,用故事吸引學生,讓課堂更加生動,更好的幫助學生披文入境。
最后冉遲老師通過讀此書也收獲了自己的人生感悟,那就是歷史的沉重與復雜遠超普通人的承受能力,史書上輕描淡寫的一筆,就可能是古人波瀾壯闊的一生,人中龍鳳,尚且舉步維艱,普通人又豈會一路順遂。他借蘇軾在《定風波》中一句詞和大家共勉:“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個人簡介:
冉遲,江蘇徐州人,畢業于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中小學二級教師,2019年參加工作,自任教以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及語文教學工作,個人教學成績突出。
教育理念:欣賞別人的優點,善待別人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