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語文之海博大精深,行走于優美的文字之間,沉醉于語文大師們的教學藝術魅力之中,品味書香,今日,房前程老師為大家推薦《小學語文名師教學藝術》一書。
(一)于永正老師的“藝術人生”
人們常用“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比喻技能上極高的境界。將于永正老師比喻為語文教學的“庖丁”,絕非其實。他說:“沒一個學生都是一個‘人’,都是‘上帝’賜予我們的一件藝術品。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則,也是‘愛’的主要表現之一。我尊重每一個學生,不僅僅讓他們感受到我的和藹可親,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盡力滿足他們的內在需要,無論是學習上的,心理上的,還是生活上的。”
綜觀于永正老師的課文,他始終將學生擺在課堂的主體位置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對學生的答案,即使是有誤時也不是全盤否定,而是用他特有的“于氏引導法”進行恰當引導,將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引導向正確的一面。
于永正老師的人格魅力、獨特的教學方式向他的學生、向廣大教育工作者展示了他作為特級教師的“藝術人生”。
(二)孫雙金老師的“情智課堂”
孫雙金老師常說,他的成功歸功于課堂,課堂給了他一塊金光閃閃的金牌,他要還課堂一座金庫,他課堂變成點石成金的地方。
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呢?孫雙金老師認為,首先要研究的問題是什么樣的可是好課,即好課標準問題。拿語文課來說,孫雙金老師把好課的標準歸納為16個字:“書聲瑯瑯,議論紛紛,高潮迭起,寫寫練練”。
近兩年來,孫雙金老師又發展了他的好課觀。他以為隨著學生主體觀的重新確立,看一堂課好不好首先要看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他又重新總結了16字好課觀,即一堂好課要上得學生“小臉發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
孫雙金老師把從課堂里、從實踐中感悟出來的經驗,及時地與同行交流,他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因為者能夠把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改設想傳播給更多的同行,帶動語文教學攀登新的高峰。
(三)王崧舟老師的“精致大氣的詩意課堂”
細致解讀了王崧舟老師不同時期語文經典課例后,總結出他詩意語文教學的一個連續譜系,貫通這個教學譜系的是一種精神,一種境界,那就是王崧舟老師對自己的永無止境的超越。他的課堂教學之一:讀出畫面——教學構思的超越;之二;讓學生自己提問——教學模式的超越;之三:情與情的諧振——教學藝術的超越;之四:反教案——教學習性的超越;之五:歸于平淡——教學風格的超越。縱觀課堂,王崧舟老師堅信“人品、師品、學品、課品”的統一是事業成功的基石。
他所追求的是這樣一種事業境界:在促進學生生命和諧發展的同時,努力實現自我生命的和諧發展,讓師生在語文的大地上詩意棲居。
(四)趙景瑞老師:追求課堂教學魅力
已退休的趙老師像一個省略號,他退而不休,經常應邀到全國各地講學。他那深湛的造詣、通俗的講述、幽默的活語、謙虛的態度常常引起場下的共鳴與笑聲,受到熱烈歡迎,也是我們細致學習的典范。他在《語文教學的真諦》一文中提到“教文要育人,作文學做人;語文是生活,生活中有語文;語文要訓練,語文需交際;‘教材觀’的三部曲——看透、轉透、用透;激學生主動地學,啟學生創造地學;重視學習結果,更應關注學習過程”等觀點都看透了趙老師課堂教學的無限魅力。
(五)閆學老師追求的語文之道
有人說,好課種種,韻味各異:有的像美酒,芬芳濃烈,飲之醉人;有的似白水,純極淡極,卻不是本真;有的則如清茶,香在隱約之中,味在有無之間,然品只卻自有一種回味久久不散——這便是一種境界,是課的境界,也是人的境界。
閆學老師心中的語文是目中有“人”、心中有“人”的語文。她探索有生命活力的語文,演繹精致美麗的語文,追求靈動的語文,走進遠方的語文……
執著追求,不斷反思,超與自我,永不言棄——這就是閆學老師,一個永遠在求真、求善、求美的人。
(六)盛新鳳老師的“和美語文”
盛老師曾這樣說過:“我一直在憧憬這樣一個詩化的語文境界:師生活吟或誦,或爭或辯;或淺吟低唱,如此如醉;或慷慨激昂,面紅耳赤,盡性盡情,痛快淋漓。可謂過癮。
“以兩極端通之和,求雅俗共賞之美”的“和美語文”,是盛新鳳老師在借鑒古今外哲人智慧的基礎上提出的概念。此概念的提出,詣在平衡小學語文于都課堂教學中諸多的極化現象,構建兩極融通之和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境界,生成雅俗共賞的和美課堂。
盛老師的“和美語文”扎根于課堂實踐,從她的幾個經典課堂案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和美語文”的理念,感受到了盛老師精湛的課堂教學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