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規定中小學生每周勞動至少2到3小時。一周七天,算下來,每天要勞動至少20分鐘。在學習和勞動之間,家長如何權衡?孩子們做得如何?老師有什么說法?日前,徐州市解放路小學三(6)班朱晨菲、王藝凝、閆胡若水三位同學,閆胡若水的媽媽胡女士,三(7)班班主任魏宏淑,民富園小學四(7)班班主任陳敏受邀走進音樂廳徐州交通廣播電臺,分享孩子做家務的真知灼見。
在節目中,三位同學繪聲繪色地講述自己做家務的那些有趣事、尷尬事、難忘事,在他們看來,隨著年齡的增長,越發感到做家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既能在緊張的學習之余放松身心,也能為辛勤工作的家長分擔負擔,體驗家庭小主人的責任感,一舉多得。
閆胡若水同學的媽媽胡女士表示,在孩子做家務的過程中,家長要堅持“指導”+“實踐”的原則,先指導孩子學會做某種家務,學會方法后,就要鼓勵孩子多實踐,把這項本領掌握得更熟練,到親戚家做客時,也可以大顯身手,當他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后,自然而然地愛上做家務。
魏宏淑和陳敏兩位老師則從專業的角度,暢談學生學習、享受做家務的注意事項和家長應當扮演的角色,她們的觀點受到網友和家長的一致認可。
魏老師建議家長要放開手來,讓孩子干家務,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給他們定制相應的家務類別,讓孩子從最簡單的家務活做起,循序漸進,培養勞動的意識和習慣,既不是多多益善,也不能強人所難,而且要堅持安全第一。
陳老師則表示,學校要創造條件,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開展勞動技能大賽,評選勞動小能手、勞動達人,對愛勞動、會勞動的孩子表彰獎勵,不斷增強其信心和干勁。經常組織學生到校外實踐基地參觀、體驗,享受到勞動的樂趣。同時,孩子也要增強做家務的自信,摒棄“干家務是大人的事情”的片面認識,意識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主動學會洗菜、刷碗、煮飯、收拾房間、洗自己的衣物,讓家長看到“小鬼”也能“當家”。
節目最后,魏老師表示,八九歲的孩子,做家務的意識也在逐漸增強,但做家務的方法并未真正掌握,需要家長在一旁耐心有效的指導。“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由于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家長在引導孩子做家務時,要發揮榜樣示范作用,給孩子做出“樣板”,開展家庭親子勞動,比如,一起擦桌子,擦玻璃,拖地,既讓孩子掌握了做家務的本領,也享受到美好而難得的親子時光。
張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