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有學問的人,有文化的人,自然而然透漏著一種氣質,一種讓人感到清新、舒適的氣質。讀書并不是那么功利性的事情,更多的是涵養,經常讀書的人會變得更加自信而美麗。
鄭強老師分享的是徐學娟的新書《溫暖的新教育》,這本書記錄了徐學娟從2015年邂逅新教育以來,在自己的教室里辛勤耕耘的故事,講述了她如何打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推進每月一事,開展家校共育,培養卓越口才,建設書香班級,聆聽窗外聲音的具體做法。她在書的序言中說,自己看到了新教育對每一個生命的尊重與關愛,對每一個生命的賞識與期待。新教育用不斷喚醒的方式,用星星之火燃起了大江南北奮進的激情,讓每一個深度卷入的人變得崇高,變得擁有理想的情懷。一群“尺碼相同的人”,用勤奮和創新擦拭著天上的星星,這群“擦星族”用行動言說著生命的傳奇。她說:新教育是一種溫暖的力量,讓大家行動起來,在困難中堅持下來,在充實中體驗到幸福,由以前的“強迫勞動”變成了自愿自覺的“我要成長”,沒有了往日的牢騷和埋怨,沒有了無聊和焦慮,只有“匆忙中的安寧,辛苦中的甘甜,合作中的溫馨和收獲中的欣喜。”
劉玉老師分享了《第56號教室的奇跡》一書,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絕對不要忘了:孩子們一向看著你,他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么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別想愚弄小孩,他們很聰明,必須會識破的。
這段文字告訴我們:教師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師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樣作用也就越強。“欲齊其家,先修其身。”作為教師,就應經常反思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胥榮老師分享了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從質樸無華的葬禮認識了穆斯林,從未了解過的宗教與信仰也在這本書中緩緩展開,宗教的傳統,政治的交鋒,愛恨的交織。在歷史的長河中華夏文化與伊斯蘭文化的交匯與分歧構成了這個宏大又哀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