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提升教師信息技術素養,提高智慧課堂應用水平,促進教師轉變教育教學方式,7月14-16日,豐縣教育局、豐縣教師發展中心組織全縣31所高、初中學校近百位骨干教師進行智慧教育融合與創新能力提升工程教師培訓。此次培訓旨在通過專題講座、經驗分享、主題沙龍等形式,幫助教師提升對教育信息化的理解,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
理念驅動 抓住智慧教育新契機
開班儀式上,豐縣教師發展中心信息裝備部主任馬德全向參訓教師明確了培訓目標,對參訓骨干教師提出要求。他表示,骨干教師作為地區教育發展的中流砥柱,應肩負責任,將豐縣智慧教育應用推向更深層面,在自我快速成長的同時也不忘發揮示范作用,將本次培訓的所學、所感、所悟分享給更多教師,讓智慧教育的種子在豐縣這片土地上開花結果。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張進寶,在《智慧教育視角下的人工智能與學科教學》的主題報告中以當前的信息化政策與教育理念為出發點,闡述智慧課堂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模式。他認為,教育信息化僅有技術是遠遠不夠的,必須依靠新一代老師發揮智慧教育的技術優勢,從更深層面入手,將技術和教學實踐結合在一起。
科大訊飛教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教育咨詢總監倪大為在會上強調,促進教育優質均衡、助力教學提質增效、助力教育全面發展是一脈相承的過程,通過人工智能助力師生減負,可以為“五育并舉”贏得時間和空間。
科大訊飛教育技術研究院副主任凌婧婧詳細介紹了智慧課堂的政策、技術、實踐背景,她認為,智慧課堂的場景應用一定不是生硬的套用技術,而是根據教學進度合理利用技術手段來達到教師期待的教學效果。
安徽省模范教師、合肥市第八中學教學主任何勁松,就合肥八中在“智慧教學”方面的實踐和探索進行分享,并對傳統教育與智慧教育進行對比剖析。他表示,傳統教學模式存在資源貧乏、內容呈現形式單一、 作業無法滿足學生個性需求等問題,而智慧課堂和個性化學習手冊令“精準教、個性學”成為可能。同時,他強調,不能用技術固化教育中的弊端,要不斷改進理念,創新教學模式。“教師在課堂教學管理中是不可替代的,教育不能沒有人格的浸染、人文環境的影響,如今教育教學體系的改革必將發生,與其坐觀其變,不如主動求變。”
學生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教師如何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教學?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學芙蓉分校英語教師、教導處副主任朱慧娟帶來精彩分享。她從真實課例著手,解讀教學設計思路,并表示,基于智慧課堂的軟硬件環境,師生可以借助平板進行高效互動,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可以得到及時反饋,教師也可以利用后臺大數據反映的學情數據進行分層式教學,提升課堂效率,增加課堂教學容量。
無錫市數學學科帶頭人、洛社高級中學副校長徐榮新,從校園管理、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家長溝通四個層面進行《構建四維一體,聚焦有效教學》主題分享。他介紹,數據驅動下,學校管理者得以掌握更科學的施策依據;教師得以精準把握學生學情,因材施教;學生得以憑借個性化學習方案提升學習效率;家長則通過學習數據反饋,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學習成長路徑。
如何將教育信息化與教學常態相結合?江蘇省教育學會中考專家庫物理學科專家、丹陽市華南實驗學校教學研究室主任潘衛衛帶來經驗分享。他介紹,丹陽市華南實驗學校依托“智慧云”大數據平臺構建學情分析平臺、搭建智慧教學平臺、建設校本研訓平臺、優化德育管理平臺、整合學校管理平臺,將學校、家長、老師和學生緊密聯系。學校建立的科技館、人工智能暨創客基地為學生提供特色發展的學習環境,落實“五育并舉”,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針對教師角色再定位問題,參訓教師紛紛表示,智慧教學背景下的教師既是講授者、演示者,同樣是智慧教學的控制者;承擔著面向學生的心智開發、引導合作、以學定教的重要使命。經過小組互評和評委團評審,遴選出優秀小組、優秀學員。馬德全主任及教師發展中心其他領導向優秀小組、優秀學員頒發了榮譽證書。
作為智慧教育先行區,江蘇豐縣正積極推進教育改革,深度探索教育信息化與現代化進程。本次培訓班是區域教育信息化建設道路上的一次充電。未來,科大訊飛也將繼續推進各校信息化產品的深度應用,助力豐縣全面提升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