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的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蘊含著我國人民勤勞善良、與人為善,文化傳承等優良品德。幼兒通過傳統節日活動,了解節日風俗,感受節日精髓,從而激發愛國情感,傳承中華文化。
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更好地培養幼兒愛國情感,傳承文化,和風雅致幼兒園開展了正月十五元宵節主題活動。
元宵,原意為“ 上元節的晚上”,因 正月十五“上元節”主要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后來節日名稱演化為“元宵節”。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元宵在早期節慶形成過程之時,只稱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稱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又稱上元,唐末才偶稱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稱燈夕。到了清朝,就另稱燈節。
元宵節習俗:
(一)吃元宵
吃元宵又叫吃湯圓,元宵即湯圓,是一種很美味的食物,而且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它的意義不管在哪個地方都是同樣的,湯圓的寓意又是“團圓”,一家人在元宵節這天團團圓圓,因此不管多忙,不管在哪個地方,元宵節都是要吃元宵的。
今天,和風雅致幼兒園的孩子們也品嘗了各種口味的元宵,團團圓圓的元宵真好吃。
(二)挑花燈
看花燈、挑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古時城里鄉間,到處張燈結彩,盛況空前。屆時,不論皇室貴戚,平民百姓,均可破常規,出游嬉鬧。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象。和風雅致幼兒園里的孩子們也挑起了燈籠,來跟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或欣賞,或交換,或聊天,好不熱鬧。
(三)猜燈謎
既然有花燈怎么能不猜燈謎呢?燈謎是元宵節派生出來的一種文字游戲,也叫燈虎。將謎面貼在花燈上供人猜射,謎底多著眼于文字意義,并有謎格24種,常用的有卷簾、秋千、求鳳等格,已形成了元宵節的一種獨特民俗文化。瞧,大班的孩子們自己設了謎面,謎底,熱火朝天地猜燈謎了。
快快樂樂鬧元宵,和風雅致幼兒園的孩子們也用自己靈巧的小手表達對元宵節的熱愛,對傳統節日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