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兒園教育中,難道只有過程才是最重要的嗎?幼兒園課程開發模式與幼兒園課程設計取向這些內容仿佛離我們很遠,是否是我們需要考慮的范圍?我們是不是只要簡單了解就可以了?過程模式的課程開發是否一定優于目標模式呢?幼兒園進行課程改革的探索中是否一定要摒棄學科中心取向而追求學習者或問題中心呢?讓我們再一次以問題引領的方式開啟讀書組專業書籍第二章的領讀!
通常一本專業書籍的前幾章都以理論居多,讀者難以閱讀,需要反復閱讀,《幼兒園課程概論》亦是如此。為此,新區中心幼兒園杭曉博園長帶領新區臺上幼兒園、新區長安路幼兒園、新區嘉樂幼兒園三所分園的全體教師相聚線上,開展了一場線上的第二輪共讀研討會。
活動開始前,領讀人嘉樂幼兒園苗露露園長發布了共讀第二章的導讀及問題,老師們通過認真閱讀《幼兒園課程概論》第二章《幼兒園課程開發模式與設計取向》,做好讀書筆記,為本次研討提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經過對第二章導讀部分充分的閱讀準備,8月14日上午10點,大家準時相聚線上,通過發言互動的形式,我們從四個問題進行探討分享:
問題一:如何理解幼兒園課程開發與課程設計,兩者之間有什么關系?
問題二:嘗試舉例分析幼兒園課程開發目標模式與過程模式如何進行動態契合?
問題三:在講述幼兒園課程設計取向的時候,為什么每一種設計取向都有提到“主要哲學基礎”?
問題四:請舉例分析你所在幼兒園目前的課程設計的價值取向。
首先關于第一個問題“如何理解幼兒園課程開發與課程設計,兩者之間有什么關系?”。大家各抒己見,老師們針對拋出的答案發表自己贊同的觀點或質疑的地方。表示“課程開發和課程設計是相輔相成相互配合、循環往復的關系。課程開發決定了教師前行的方向,而課程設計是思考具體組織的形式和安排,在不斷前行的過程中教師會進行反思和改進活動即為課程開發,而改進后又會再一次的去實施和行動即為課程設計。”
關于第二個問題,“嘗試舉例分析幼兒園課程開發目標模式與過程模式如何進行動態契合?”。老師們的回答說明大家在實施過程中都有自己的課程理念。課程開發的目標模式和過程模式各自存在一定的發展優勢及局限性。因此,在實踐中要把握兩者的互補性,靈活交替使用目標模式與過程模式,在深入分析與把握每種模式優缺點的基礎上,從兩種模式之間取長補短,尋求一種動態契合。我們要將目標與過程緊密結合,將課程開發各個環節有機組合,既注重目標對課程的導向作用,又突出課程開發過程對目標的修正和調節作用,使課程開發成為一個具有反饋機制的多維的滾動系統。
關于第三個問題“在講述幼兒園課程設計取向的時候,為什么每一種設計取向都有提到“主要哲學基礎”?”在老師們積極地思考提交完答案后,苗露露園長向大家分享了在區級共讀時朱薇園長對本題思考提出的一個通俗易懂的比喻,她把哲學基礎比作是一個果園,哲學基礎所支撐的每一種分類方式是不同的果樹。假如幼兒園課程設計是蘋果樹,盡管這些蘋果的品種有別,顏色不同,口感不一,但它們都離不開蘋果的“DNA”,這個“DNA”就是哲學基礎,所以說每一種設計取向都提到了“哲學基礎”。而不同的哲學觀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世界、看待教育、看待兒童,因此決定了不同的教育觀念以及具體的課程。
關于第四個問題“請舉例分析你所在幼兒園目前的課程設計的價值取向。”探討反思后得出,幼兒園中課程設計的取向不是單單只有一種,而是三種取向相互融合一起,來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
本次線上教研活動上,老師們集思廣益,進行了深刻的交流和探討,大家講困惑、提想法,一邊交流,一邊用心記筆記。通過共讀,大家在拋出自己答案,閱讀同伴答案之后,對自己的回復進行復盤,讓我們對題目的思考更加深入和完善,從共讀中獲取能量,汲取營養。
第二章主要介紹了課程的兩種開發模式與三種設計取向,將其放置整本書中我們不難發現它對后續的內容起到了理論基礎的先行作用,是將課程理念轉化為課程實踐活動的橋梁,直接關系到幼兒教育的質量和幼兒的發展。通過深入閱讀、思考、交流后會,大家有了很多觀念的轉變,兩種課程開發模式、三種課程設計取向相比,我們應秉承著怎樣的課程觀走向實踐操作,應該是我們本章閱讀后的最大收獲。通過我們的讀書共讀活動,領讀人苗露露園長對我們大家提出了建議,希望老師們可以在對理論的認識,在對理論學習收獲的基礎上,轉化為我們的實踐,拿出案例來,拿出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再來進行研討。閱讀分享活動,有深度的思考、有條理的表達、有犀利的觀點、在交流中進行思維碰撞,在學習中提升自我,感受到群體共讀的魅力,讀書—思考—行動—改變,才是我們閱讀分享的目的!相信大家在本次的共讀中漸入佳境,一起做幸福幼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