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學生們正確認識在成長過程中自己與父母之間情感關系和相處模式的變化,認識到溝通在親子關系中的重要性,并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和父母溝通,4月27日,銅山區新區實驗小學開展了以人際交往為主題的心理團輔活動。
通過觀看幼兒期繪本故事視頻《我媽媽》和當代小學生對父母的犀利吐槽和控訴,感受不同時期作為孩子對父母看法和情感的變化,并引發思考:為什么我們和父母的關系會變成這樣?探究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和父母之間發生的變化。同學們積極參與,踴躍發言,表達心中所思所想,集思廣益,找尋原因。
最后,發現雖然對父母的看法和相處模式發生了變化,但對父母的愛卻從來沒變過,只是隨著自己的長大很多事情都不愿給父母說,而父母因為工作忙也沒時間和自己談心,只關注自己的成績而忽視了心理健康的心靈成長。
人人與人之間要坦誠相待,要面對面地說出自己心中所想才能讓對方明白自己的心意,對待父母也是如此。通過觀看《少年說》節目中的中小學生向自己的父母當面告白心聲的視頻,同學們產生深深的共鳴。
最后,通過給自己的爸媽寫一封信的方式,同學們將自己內心中積攢的情感經由文字宣泄而出。“媽媽,你知道嗎?我一晚上不睡就是為了等待你的一個睡前吻,可你還是讓我失望了。”“媽媽,你為什么區別對待我和弟弟,你是不是不愛我了?”看似桀驁不馴的行為下隱藏的是渴望父母理解和關注的柔軟心靈,叛逆和不聽話其實只是他們的盔甲和偽裝,沒有孩子愿意做一個讓家長頭疼的壞小孩。
此次團輔活動讓同學們認識到和父母坦誠溝通的重要性,與其被動等待父母的理解,不如主動地將自己的心聲告知父母。此次團輔活動觸動了同學們在親子關系中渴望被理解和關愛的心弦,明白了愛可以穿越層層隔閡,而坦誠溝通就是最好的方式。
撰稿:郄亞男
攝影:郄亞男
審稿:薛娟
編輯:郄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