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心理健康的認識與重視,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我校十分重視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績,二年級組于6月11日上午開展了“關注心理健康,促進心靈成長”為主題的教師讀書分享會。
首先分享閱讀書目。鄭文俠老師分享的書目是《怎樣上好心理課》,它是《學校心理輔導實務叢書》之一,由蔣薇美主編。
這本書的特點是融科學性、專業性與實踐性、通俗性于一體。它是為廣大中小學心理教師提供輔導理論和實踐的橋梁。一是,把心理輔導的理論通過案例、課例轉化為心理輔導教師可以實際操作的手冊。二是,參與叢書編寫的人員大多數是來自一線的心理輔導教師,通過叢書撰寫對豐富的實踐經驗加以理性提升,為讀者提供有益的啟示。 《怎樣上好心理課》包括《理論與實務篇》和《專題與教案篇》兩大部分。《理論與實務篇》含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導論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務,重點闡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基本概述與理論基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過程、技巧策略與評價,分析了教材編寫的依據并介紹推薦了實用的教材。《專題與教案篇》則著重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所包含的八大專題(生命意識、生活適應、人際交往、情緒管理、學習發展、青春健康、自我認識、生涯發展)進行了詳盡的分析,并提供了相應的可借鑒的優秀教案。
鄭文俠老師介紹,《怎樣上好心理課》最大的突破是將中小學各學段作為一個整體來分析。每個專題在對不同學段學情分析的基礎上,制定教學目標和內容充分考慮到各學段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體現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銜接,打破了傳統各學段互不相干的割裂的呈現。對每個專題都從縱向的角度,從各個學段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出發,具體提出了不同的目標、內容與合適的活動形式。
鄭文俠老師還介紹了這本書的五大特點:“新、清、情、適、實”。“新”即新穎—新理念、新思路、新視角、新設計;“清”即清晰—目標聚焦、立意具體、思路清楚;“情”即情感—從情入手、注重分享、氛圍感染;“適”即合適—貼近學生、親近學生、富有內涵;“實”即實用—可操作、可借鑒、有實效。
通過本書的閱讀和使用,將有利于教師自我的學習和提升、觀念的更新和把握;將有利于教師對加深心理課的理解,清晰明白心理課的構架與內容體系,提升心理課的質量和效果;將有利于教師熟悉學生的心理的特點和需求,提高心理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將有利于教師準確把握心理輔導活動的意圖和目標,規范操作提供的各種活動和游戲。
通過這次讀書交流,鄭文俠老師深深地體會到,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發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相信這次分享會給予我們的東西決不止理論知識,它會有一種延續,影響我們的生活,影響我們的工作,影響我們的人生!為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以后要繼續認真的學習,并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撰稿人:鄭文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