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教書好,先做讀書人”。閱讀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奪目光輝;一本好書,可以凈化一一個人的美好心靈。在高爾基眼中,讀書是求知者的面包。正所謂開卷有益,讀書是我們提高自身修養的重要途徑。2023年10月27日棠張實驗小學瑯溪校區如期舉行青年教師讀書交流活動。石全、曹夢、李嘉慧三位老師進行了讀書分享。
石全老師交流他的讀書感悟:“全景式數學教育”倡導讓學生用數學學會思考, 為學生的思維發展而教, 更大程度上把“數學知識的教學”轉變為“數學智慧的教育”。學生在這種理念下的課堂中聽課,與老師互動,思維是自由的, 內容是多樣的, 目標是發展的, 孩子是幸福的, 老師更是有遠見的。這樣的學習, 這樣的數學教育, 讓我們看見了更多的美好, 看見了更多的生命滋養,教育路途任重而道遠,愿我們懷揣著教育的熱情, 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曹夢老師分享的俞正強老師的著作《種子課—一個特級數學教師的思與行》,從“什么是種子課”和“如何上好種子課”兩個方面進行了分享。結合自身教學,她提出四點思考。第一,要認識自己,擺正姿態;第二,改變自己,接受學生。;第三,提升自己,充實自我。;第四,反思自我,突破創新。
李嘉慧老師分享了她的體會:如果在等待中看到別的同事發展了,就以是否得到學校培養為全部理由,為自己的發展滯后尋找借口,并對他人的發展不以為然。事實上,如果學校成為主體,這個主體的作用僅僅是提供支持,教師專業發展的真正主體是教師自己。也就是說,一個教師的教學生涯是由兩個問題組成,即如何讓學生發展地更加適宜,如何讓自己的專業獲得更好的發展。同時他也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我們需要的不是等待機會,自己一定要很有毅力地去為學生做事情。做啊。做啊。你就會有積累,有積累的時候,給你機會就會表現出來了,不要怨天尤人。總之,做啊,做啊,突然有一天你就會覺得有收獲了。”同時在做的過程中,我們也收獲了自我充實,自我完善的幸福。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這離不開書的滋養。熱愛讀書的教師,才能有效地教書,熱愛讀書的教師,才能更好地育人,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久遠"。讓我們行動起來,共閱讀,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