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落實“雙減”政策,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更好地滿足學生的課業需求,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徐州市鼓樓生態園小學秉持“生態教育”理念,堅持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對科學課程進行架構整合,建構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軸心,基礎性課程、拓展性課程為兩翼的課程群落,合力支撐兒童的科學素養的發展。
立足課堂,提升科學課程的育人功能
課堂是教育“雙減”的主陣地,學校關注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充分發揮科學課程的育人功能。一是在科學教師師資培訓上做好科學教育加法,各年級均配備專職科學教師。在課時安排采用“5+5”模式,即一位科學教師帶5個班的科學課+5個班的綜合實踐課,保障科學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施。
二是變革科學課堂教學范式,將真實世界與學習需求、求知活力鏈接起來,使學生經歷發現問題、作出假設、實驗探究、分析數據、得出結論、評價反思等環節,幫助學生構建科學概念,掌握科學的探究過程與方法,發展科學思維,逐漸形成對科學和技術應有的態度和責任,從而提升青少年科學素質。
三是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上,我們積極將項目化學習融入課堂教學,開設了一系列有挑戰性的科學項目化學習課程。學生以小組為一個工程隊,遷移運用已學知識,設計開發創意產品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多元選擇,為學生發展構筑多維空間
堅持探索上好國家課程要求的常規科學課的同時,我們也認識到單純的科學課并不能充分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針對兒童的學習規律和需要,學校依托課后服務為學生提供多元的拓展性課程,拓展性課程具體包含科創社團課程和科學延展課程兩大課程樣態。
科創社團課程有鯊客STEAM、機器人基礎搭建、創意編程等7個科技特色社團,聘請校外專業編程教師與本校科學教師協同授課,每周二下午的課后服務時間,學生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社團,以走班的形式進行,不同班級的學生在一起,使學生在樂學中增智,在增智中成長。
科學延展課程利用每周五課后服務時間由本校教師帶領學生開展科學探究。課堂從封閉的教室搬到校園里不同的主題空間,在“數字氣象站”學生們通過傳感器監測濕度、溫度、降雨等氣象要素對植物生長的影響,記錄變化;在“兒童農科院”學生親自種植向日葵,并探究如何消滅蚜蟲保衛向日葵;在“少年·未來學院”,分享各自創新大賽的選題和研究成果,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
開放共建,讓科學課程走向動態創新
學校貫通周邊自然、社會、場館等學習場域,組織學生從校內走向校外,進行實地參觀游覽,調查探究。學校與云龍湖管理服務中心簽約,共建生態科普教育基地,讓學生走出教室“小”課堂,在景區里尋訪、觀測、探究,促進學習方式變革,實現學校與社會協同育人。其中蝴蝶觀測課程就是學校特色課程之一,學生們一起尋找蝴蝶、辨識蝴蝶、研究蝴蝶,監測蝴蝶與環境變化,足跡遍布居民小區、云龍湖、九里山、云龍山、沙虎山等地,用自己的行動為保護生態環境做出貢獻。
與此同時,鼓樓生態園小學不斷拓展學校外部教育資源。生態園小學的孩子們迎來江蘇省科協的“科普大篷車”,暢享各式科學展品帶來的“科普大餐”。鼓樓生態園小學邀請科學大家走進學校,近距離與學生們交流。
課程時間空間的打開與貫通,課程資源的拓展與聯結,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全面增強。學校連續三屆入圍省賽,在剛剛結束的第34屆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上,我校兩名選手分別斬獲二等獎、入圍獎。徐州市“趣編杯”第二屆中小學程序設計大賽中 六(5)班于恩澤榮獲C++賽項一等獎,六(2)班劉俊馳榮獲 Python 賽項三等獎。
鼓樓生態園小學將進一步加強科學教育的力度,加強科學資源建設,形成科學教育特色,努力培養更多具有良好科技素養的人才,讓科技教育之花在校園綻放。
編輯:聶鑫
審核: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