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改革以來,我們基于“以兒童為中心”的課程理念,不斷對一日活動進行優化調整,從環節劃分細致到“柔和”環節邊界與整合時間板塊減少消極等待,從以教師為主導到以幼兒為主體的逐步過渡,從對活動內容預設到對活動內容的創生,從關注“怎么教”到重視“怎么學”……
教師的理念在一次次的研修與實踐中不斷改造、重塑。然而,對于一日活動的計劃與組織,仍是大多數教師的難點、痛點。究其原因,雖然隨著課程建設的推進,我們取消了分科教學,踐行“一日生皆課程”的理念,傳統意義上的集體教學備課、游戲備課被日計劃所取代,從數量上看是做了“減法”,但是從內容上與專業要求上恐怕是難度系數的翻倍甚至是N次方吧!
活動計劃到底應該怎么做?
我們一起來聽聽徐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李紅蕾主任怎么解答呢?
“請告訴我,你未來一個月你每天要穿什么衣服、配什么鞋子、搭什么包包、涂什么色號的口紅……”李主任向現場的教師拋出了一個巨巨巨難的問題,讓現場的片區教師都很懵、很無措。
雖然沒有采訪,但是大家不敢置信的眼神、張大的嘴巴,似乎在說: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內心os:能做到這件事的一定不是人類,是機器、是APP吧!!)
“那就說說你未來一周的內穿外搭、妝容、配飾計劃吧?”李主任又把問題“縮水了”一番,可是老師們還是反映,這個也很難呢!
“那明天的穿搭計劃可以做出來嗎?”李主任又笑著問道。
“這個可以”,老師們齊聲答道。
這時,很多老師已經明白,上述三個問題其實就是對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制定的描述。
為什么月(穿搭)計劃制定起來巨巨巨巨難?是因為時間跨度太大,不可控因素、可變因素太多。
為什么周(穿搭)計劃也很難?因為同樣的事無巨細,就把這一周“定死了”,計劃制定過程非常燒腦、計劃執行僵硬教條。
為什么日(穿搭)計劃可以實現,因為可變因素少、可以基于自己“材料”、喜好靈活制定。
那么計劃就不應該做了嗎?
當然不,應該怎么做呢?
李主任用本次在江蘇省優質課評比榮獲一等獎的公園巷王歡老師的月計劃、日計劃的案例,為大家說明了月計劃、日計劃的制定方法、時間、內容以及調整方向。
簡單說,月計劃就是先根據天氣季節、喜好等,梳理有哪些物品(資源),將喜歡的、可搭配的、可能會用到的做一個大致的加減法,該收收、該丟丟、該添添、該整整;周計劃是對一周穿搭的大致搭配與簡單設想;日計劃就是前一天對第二天穿搭設計的可視化。(Do you know?)
月計劃在活動開始前只是對資源梳理以及可能生成的活動的大致預設,只有在活動結束后,才能完整梳理出當月的活動軌跡、資源利用、材料投放等具體內容。
日計劃是活動的重點,需要前一天的活動結束后三位教師基于班級當日活動開展實際、幼兒興趣、發展需要等共同制定。
雖然比喻生動、案例明晰、講解到位,但是教師的專業能力不能立即到位呀圖片圖片,計劃制定過程中需要教師能夠敏于幼兒需要,捕捉探究興趣,鏈接《指南》《綱要》中的目標建議與核心經驗,觀察評估幼兒的行為并及時支持,利用資源、投放調整材料,有效支架幼兒學習的主動性與經驗積累的完整性……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不說了圖片,走,看書去~~相信以學可增智,當我們擁有了足夠豐盈的理論素養,計劃制定、跟進調整、觀察指導~~都是So easy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