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意盎然的季節里,銅山區大彭鎮中心幼兒園迎來了傳統節日——清明節。為了讓幼兒從小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文化觀,我園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們設計了一系列寓教于樂的清明節主題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讓孩子們了解了清明節的文化內涵,還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同時也增強了他們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一、小班活動:《綠色心愿,傳承清明》
活動當天,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了解了清明節的歷史意義和傳統習俗。隨后,孩子們便開始了青團的制作與實踐。在一雙雙小手的揉捏下,青青的糯米粉逐漸變成了一顆顆圓潤的青團。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興奮和自豪,他們在體驗中學習,通過動手操作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在制作過程中,老師還向孩子們介紹了青團的由來和象征意義。相傳,青團源于古代寒食節的習俗,人們在清明節期間食用青團,以此寄托對故去親人的哀思。青團的顏色象征著春天的生機與活力,寓意著生命的循環與希望。
此次青團活動的舉辦,不僅是一次文化的傳承,也是一次情感的交流。孩子們在活動中相互合作,分享制作的樂趣,增進了同伴間的情感聯系。家長們也被邀請參與到活動中,一同體驗傳統節日的氛圍,家校共育,共同促進孩子們的全面發展。
二、中班活動:《書簽傳情,青團飄香,柳韻清明,青青艾草香》
書簽,作為活動的序幕,是知識的海洋中的一片小小的航標。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選取了各種圖案的彩紙,剪裁、折疊、粘貼,每一步都充滿了專注和細致。他們或選擇了春天的元素,如繁花似錦的櫻花、嫩綠欲滴的新葉;或選擇了傳統節日的象征,如掃墓、踏青等圖景。每一張書簽都融入了孩子們對于清明節的理解和想象,也成為了他們閱讀時光中的一份美好記憶。
接著,青團的香氣在空氣中彌漫開來,這是清明節不可或缺的傳統食品。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如何將糯米粉和青菜汁混合,揉成團,再填入豆沙、棗泥等餡料。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了解到了青團的來歷和象征意義,更體會到了親手制作美食的樂趣。當一團團綠油油的青團出爐,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滿足和驕傲。
然而,編織花環環節,孩子們充滿好奇地拿起柳枝,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巧妙地編織出一個個美麗的花環。他們盡情發揮想象力,用彩線裝飾著自己的作品。制作艾草香包時,孩子們認真聆聽老師講解艾草的功效和香包的制作方法。盡管操作起來有些困難,但他們毫不氣餒,努力完成了自己的香包。
三、大班活動:《風箏飄揚,拓印傳承,青團香甜,彩蛋繽紛》
風箏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玩具,承載著人們對自由飛翔的向往和對美好生活的祈愿。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孩子們親手制作并放飛了形態各異的風箏,有的如彩虹般絢麗多彩,有的似鳳凰展翅高飛,更有的模仿神話中的龍騰云霄。當風箏在空中舞動,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也隨之飄蕩在春風中,仿佛與天空中的風箏對話,傳遞著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活的熱愛。
接下來,孩子們開始了他們的拓印之旅。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用顏料和白紙,將春天的印記一一捕捉下來。有的孩子選擇了花瓣的形狀,有的則偏愛樹葉的紋理,還有的孩子對小石子上的花紋產生了興趣。每一個小小的拓印作品,都記錄了他們對春天的觀察和感悟。這些作品不僅展示了大自然的多樣性,也映射出孩子們豐富的內心世界。
孩子們將親手制作青團,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教師指導孩子們學習青團的制作技巧從揉面、包餡到蒸煮,每一步都充滿樂趣和挑戰。同時,教師也向孩子們講述青團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讓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這個傳統美食的故事。
繪畫雞蛋環節則是一次色彩的盛宴。孩子們用彩筆或水彩在雞蛋上繪制出各種圖案,有的描繪春天的景象,有的繪制卡通人物,有的則是抽象的裝飾圖案。每一個雞蛋都是一個故事,每一幅畫都是孩子們心中的世界。這些彩蛋不僅是節日的裝飾,更是孩子們創造力的展現。
孩子們不僅增強了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也加深了對自然和生活的感悟。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他們的節日生活,更為他們的童年記憶增添了一筆濃厚的文化色彩。未來,這樣的文化體驗活動將繼續在孩子們的成長道路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幫助他們在樂趣中學習,在體驗中成長。
編輯:劉晨曦
審核:馬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