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閱讀是歷史的回望、心靈的凈化,也是夢想的啟示、希望的播撒;學校為教師搭設了更為廣闊更為自由的讀書平臺,定期開展“讀書分享”活動。2024年 6月13日中午徐州市柳新實驗小學語文組舉行了“珠源品讀閱歷心靈”第六次教師讀書交流活動,全體語文老師激情分享,共沐書香。
第一位分享的是溫文儒雅的張玉老師,分享的是《邊讀邊寫大語文》,她說教育更多的是體驗和感染。讓校園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塊墻壁,都和每一個師生竊竊私語;讓校園的每一條道路、每一條小河,都能吟唱自己的生命激情。校園名字,正是這種朝夕相處、耳濡目染的教育感染。跨越時空的校園名字,走進了每一名師生的心里,久而久之,也許會融化為大家的精神血液。這就是人文教育。什么是人文?人文就是人心。總而言之,教育就是一種創造美好氛圍“熏染”的過程!
史永芳老師分享的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例解讀,她分享課標給教育注入了新鮮活水,帶來了新的思考。對一線教師而言,既是一種壓力,又是學習提升自己的機會。我們首要任務是,深度學習,改變理念,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通過對新課標的認真學習,結合相關專家視頻解讀,迅速充實、發展自己。
趙路平老師分享的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例解讀,她分享的主要內容是:拓展型任務群——整本書閱讀,在進行課標講解后,孩子針對《孤獨的小螃蟹》《伊索寓言》《童年》等書目進行了案例分析,幫助教師緊扣文體特點,把握閱讀方向,制定教學方法。
耿蘊老師分享的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課例解讀,她書此書給她最大的幫助,是書中幾個章節中對古詩教學的展示與分析。例如:在解讀文化自信時,使用的案例分析《楓橋夜泊》教學片段,片段中的“鐘聲”意象擬人化,打通歷史意象與當代生活的通道、古人生命與學生生命的通道,感悟“時間性”的文化意蘊讓我們與詩人之間達成了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從而慢慢地為學生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
艷萍老師分享的是《課標課例解讀》,她娓娓道來:本書既有對新課標詳細深刻的闡釋,又有對名師教學課例生動豐富的展示,為義務教育語文教學提供了新觀念、新經驗、新手段、新方法本書精選竇桂梅、林志芳、王崧舟、王林波、薛法根、于永正等名師的教學課例,為新課標的學習提供鮮活的實踐樣本,是一線教師學習新課標的有力抓手。
讀書是思想的覺醒、精神的刷新,更是文明的接力、文脈的傳承。本次讀書分享會字字珠璣,句句箴言,老師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收獲頗豐,也必將以更為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前所未有的奮斗姿態,求索于漫漫閱讀之路、人生之路。
撰稿人:陳瑩瑩